观《大小多少》有感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今日,我在网上观看了赵海燕老师所上的《大小多少》一课,足足地领略她那活泼生动的课堂的风采,也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赵海燕老师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将游戏贯穿整一课堂,让学生万分的感兴趣。她的课堂富蛮有激情和活力,再加上她那蛮有亲和力的声音,时时的关注学生,点拨式的指导……使得这堂课大有新意,也精彩万分。
在本课中,赵老师结合了现代化手段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课堂丰盈饱满,生动丰富。在导入部分赵老师以谈话导入,提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呀?”顺势结合多媒体播放图片,进入课堂。这时赵老师再配上汉字以及拼音,请一位小老师带读所示的配图和生字。在多媒体技术的配合下,整个环节一气呵成,形象生动。看了赵老师的课,让我明白,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多媒体,这样能让我们把一些信息直接第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感受,也会更方便我们的教学。恰当地将教学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会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同时受益。
整个课堂中,赵老师常常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使得他们积极投入课堂,乐于思考,乐于与老师“共舞”。如在需要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会这样鼓励孩子说“谁愿意当一位小老师,领着大家读呀?“谁最能摘苹果呢?”这时孩子们会纷纷踊跃举手,争当这个让老师夸赞的聪明的小老师。而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或者读书之后赵老师会点评说:“这位小老师的声音可真洪亮啊!”“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的真好!”等等,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积极举手踊跃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交的轻松,学生学得高兴,显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其实,对于老师而言,能在课堂中能运用恰当的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其乐于参与课堂,便是成功的一半了。看了赵老师的课,我也深深地反思自己,明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类似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还很少。
在识字认字环节,赵老师进行了许多游戏,摘苹果,开小火车等等。让学生来读字认字,而又将学习寓于游戏当中,让孩子们无一不被感染,无一不激动,纷纷张嘴举手,积极参与,享受这“学习游戏”。而赵老师就在这样的游戏当中,让孩子们熟读成诵,完成教学目标。
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过渡,一个课堂若是没有过渡,那在衔接方面会显得非常的生硬,使整个课堂像是被强硬拼凑起来的。赵老师在课堂中,拿捏好每个环节的过渡,其过渡语适当贴切,让环节间的递进自然流畅。如:在认完生字的时候,赵老师说:“同学们读的真好,你听,词语宝宝说,我们班的同学真棒,要和我们来玩游戏呢。”从而进行了下一个环节。最有趣的是在要进入课文的时候,赵老师这样过渡说:“今天呀,这些水果想和动物进行一场比赛,但是一直找不到评委,你们愿意当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赛事吧”既很好地衔接这两个环节,又引出本课最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