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我有幸观摩了三节语文“以读代讲”阅读教学研讨课。这三节课都紧紧围绕“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理解文本。
第一节课是田艳萍老师教授的一年级苏教版的一节语文课《小河与青草》。田老师整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重视对字词的讲解。在识字环节中,田老师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并让学生说一说能够记住生字的方法。田老师在为学生范写生字时,一边写一遍用顺口溜的形式念出字的笔顺,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读通课文的环节中,田老师先范读了一遍,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随着课文情感变化而变化的语气,不仅带给了学生美的感受,更为学生在“如何读好课文”这一问题上做出了示范。低年级的课是充满情趣的,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节课通过学生的表现,已经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二节课是黄河路三小的一位老师教授的苏教版四年级的语文课《桂花雨》。在教学摇桂花内容时,这位老师的语言渲染入情入境,很美。摇桂花是本节课的难点,这老师注重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通过配乐创设情境,进行范读等方法,因势利导,步步深入,渐入佳境,连听课老师都完全沉浸在摇桂花的乐趣中了。本篇文章的难点是思乡之情。课文最后,母亲有一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让学生运用文中的相关句式来说一说家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三节课是纬四路一小的王晓东老师教授的六年级的语文课《麋鹿》,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为让学生掌握麋鹿外形的特点,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王老师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自己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从而掌握说明方法。在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部分,王老师以课文内容为媒介,了解麋鹿发展的过程,掌握其发展的“时间”;以课文的语句为依托,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说清麋鹿“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侧重对麋鹿“经历”的整体梳理。还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麋鹿的每一段经历,让学生读出情感,如:愤恨、惊喜等,情感的变化是随麋鹿的经历而变,透过语言文字,激发内心的情感。
每节课的最后,徐老师都做了精彩的点评,把每节课的优点和缺点都作了总结。许老师的语言虽然睿利,质朴但又不失幽默风趣,评价也一针见血。听了徐老师的点评再反思自己,同样也会犯这样那样甚至更多的毛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