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立足三个层面把准三种关系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俞老师的作文课“《我的故事》升格指导”,感觉获益良多。现简单汇报如下。汇报交流的题目是:立足三个层面,把准三种关系。
一、立足理念层面,把准“入”与“出”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往往以分析感悟为主,作文教学以指导运用为主,但两者应该是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不应该被拆解,甚至被分割。然而事实上,我们却下意识地把教材的功能划归和服务于87分的语基考查和阅读考查,把作文教学自然服从于63分的写作考查。
今天俞老师的作文升格教学的突破点恰恰选择在对传统的经典的课文《老山界》的另一视角的解读上,并归纳出“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完整、深刻和生动。我认为教者并不单纯在认真教教材,而是在有智慧地用教材。
教材由于受到相对稳定性的制约,它的实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状之间完全可能是有距离的。那么,如何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再创造,催化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逐步外化为学生的写作技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如果说,阅读教学是一种输入,这种“入”中也为作文教学的“出”提供了积淀。反之,写作过程的输出,这种“出”中也可能为阅读教学的“入”丰富了路径。出中有入,入中有出,才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生成的美、和谐的美。
二、立足策略层面,把准“面”与“点”的关系。
我自己教语文多年,总是记得我师范数学老师的一句话,他说:我就是喜欢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不像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实,语文也是可以清清楚楚一条线的,包括作文。如果作文教学目标贪多求全,点多而不成线,细碎而无系统,教者信马由缰,评点蜻蜓点水,学生既无大的成就感,也无深的挫败感,作文教学自然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俞老师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教材中写作教学的内容,这是一个明确的“点”。如何让这个点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俞老师的流程设计与学生作文内容“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是基本吻合的:习作巡诊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