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算来,金水区希望杯课堂展示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每一届都有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对课堂的领悟,以及区教研员在课堂理念与实践中给老师们带来的引领和导向。这也是我区小语老师们思想碰撞,专业提升的一次相聚,更是为我们坚定做真教育打开一扇窗。在小语的课堂上,拨开一层又一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云,留下返璞归真的原色语文。
本届希望杯展评活动在此前十一届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围绕“课标解读”、“学情研究”和“课型研讨”,持续深化校本教研“三环节”内涵,聚焦常态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关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记得之前我也参加过希望杯展评活动,虽然只是一节语文课,但是为之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当然,准备的过程更是获益匪浅,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积淀教育理念的过程。因此,我很佩服所有参加讲课的老师们,他们都能潜心教育为我们提供学习、借鉴、反思的课例。听了老师们的课例,我觉得本次活动大家都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多了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对学法和写法的重视。
一、生成,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艺术小学的老师执教《水》一课令人印象深刻,课文通过描写对水的回忆,更多的是对那段岁月的回忆,作者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写了用水的乐,映衬出的却是缺水的苦,而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依然微笑着对待孩子,对待生活,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母亲的笑容里读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文本最精彩的段落莫过于“雨中洗澡”与“淋一勺水洗澡”这两个场景,将一般人无法体验的对水的感觉,描写得淋漓尽致。老师在讲得过程中将“慢镜头回放”的写作方法渗透其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以乐写哭,而且当场练习了写作片段:这几天阴雨绵绵,好不容易天晴了,阳光洒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