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春笑老师的《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有感
上周末连续两天的培训虽说辛苦却也收获良多,四位老师的讲座各有各的精彩,听后的感悟是多多呀,道也道不完。今天我就重点说说我对张春笑老师的《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中的两点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张春笑老师的讲座提纲有以下这些:
一、摆正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
二、挖掘教材的内涵
1、了解新课标的内涵。
2、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充分认识教材编写的意图
三、对教材的有效处理
1、把握教学重点,对教材的详略处理。
2、针对知识结构,对教材的顺序处理。
3、根据学生认知,对教材的教法处理。
4、依据考试说明,对教材的补充处理。
5、联系学校实况,对教材的选择处理。
一、怎样摆正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呢?
传统课程观认为,教科书在教学中应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绝对权威。实际上就是将教材定位为一个“控制者”和“支配者”,用教材来规范教师的教,也规范学生的学。这种学习使学习者只知道崇尚权威,缺乏探索精神,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的理念则把教材的功能定位为一个“对话者”。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通过对话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才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教材有意识地强调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它让学生先学会怎样加工处理信息,如现行教材上册第七单元中的讨论题“根据上述实验,试说明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应采取怎样的防护和保护措施。”以及下册第十二单元中的“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参考论点:①塑料的制造成本较低,而且耐用、防水。②塑料容易被塑制成不同的形状等等。此题涉及了塑料的很多方而,有塑料的制造工艺,制造成木,用途,优缺点等,这些资料需要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并发表出来。便于学生在更开放的空间中自由探索,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得不考虑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