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沈老师在高二(2)班开设了一节观摩课,题目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上学习氛围总体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现对优点点评如下:
一是学生默写要点,利于夯实基础。学案上要点明确,教师花时让学生强化记忆,达到了较好的识记效果。
二是教学目标明确,利于针对学习。教师在学生读背、默写相关考点后,出示本节课学习要点,出示时间及时,出示要点明确。
三是讲解内容丰富,课件使用充分。沈老师课件制作确实很好,内容也很充实,使用时条理清晰,章节要点序时呈现,有效地配合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是注重板书设计,利于整体把握。沈老师的板书设计,条理性很强,展示很充分,很好地配合了教学。
五是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度高。整节课下来,沈老师一直在笑,态度温和,情绪愉悦,让学生感觉毫无压抑之感。
六是注重简化答案,利于学生识记。沈老师对学生默写的战略或策略等内容,能够注重简化答案,把答题要点一一画出,分成答题点,以帮助学生记忆。
不足之处有三:
一是课堂上缺失讨论。主要原因可能是问题过于浅显,学生无需讨论就可解决,所以少有合作讨论现象;也可能是前提条件交代不清,学生不知如何讨论,如何判断。也或是教师讲解时,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导致学生不知从何处切入讨论。
二是教师提问多为无效提问,有的甚至指向不明。比如读图表判断我国老龄化问题时,是这样问的:“读图讨论,我国老龄化严重不严重?”在没有给予学生老龄化的年龄占比指标和严重不严重的占比指标前,这种提问多为无效提问,让学生难以作答;再如(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当然,生活中,我们力所能及的,还有什么样?比如教室里,怎么样?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听不明白,我以为让学生举例说明我们造成的污染现象的。
三是注重预设,忽视生成。本节课,几乎全部按照预设的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环节,但生成的东西似乎少有出现。
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为:平淡,平实。
平淡,指的是无感情波动,整节课不向长江水时而奔腾咆哮,时而平平静静。整节课,教师语言平淡,情感表现也稍显平淡。教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中平淡无奇,波澜不惊。
平实,指的是教学内容平实,实实在在。教学前,沈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充分了解,心中有数。教学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故作高深,没有一惊一诧。预案在手,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