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王老师这节课教学的是第二课时。课中,教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精讲与自主学习感悟相结合,重视学法迁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老师首先是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每次都看见了什么?在学生初步感受并回答后,王老师让学生精读了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在教学此部分时,注重让学生体会小姑娘所幻想到的及为什么会幻想到火炉。学生通过朗读、说感受,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就水到渠成了。教学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后,王老师很自然地迁移学法:“先找出有关幻想的句子,再找出有关现实的生活,然后把现实与幻想进行对比,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余下的三次幻想,并在表格上填写。这样让学生们充分地活动起来,发挥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这读、问、议的过程中,学生顺理成章地体会了结尾难点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这时,师概括全篇谈话:“小女孩活着是痛苦的,死前的幻觉是美好的,而死去却是幸福的。”这样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在学生领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紧接发问:“假如小女孩已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畅谈写作中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