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
庄市中心学校侯筱茜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是冰心6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可以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第一、二小节),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第三、四小节),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第五至八小节),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行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第九小节),写“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我认为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着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突出了教学重点,使整个教学秩序井然。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教材内容处理得当,重难点突出
陈老师针对本课的难点展开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到儿童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再明白春天的花儿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让学生发现儿童和春天的花儿有共同点,都能代表生机勃勃的春天,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从而点明了中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到春天的.
二、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
老师与学生问答式的导入:“春天到了,同学们会去哪儿找春天?古时候的儿童又会去哪儿找春天?冰心奶奶认为去哪找春天呢?”直接切入到课题.再用问题“为什么冰心奶奶会这么认为呢?”带领学生开始学习课文.先找出描写儿童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接着领略大自然的春光,找出描写春天的花儿的句子进行学习.最后理解课文中句子:“花儿和儿童一样…”教师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自我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手段使用妥当
教师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了海棠花,从而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情感熏陶,更好地理解描写句子中的比喻.教师在升华主题的同时,播放了<<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歌曲,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板书简洁突现教学思路
教师的板书干净简洁,具有艺术性.一颗爱心串联着儿童、春天、生机勃勃和爱.让学生一目了然,儿童和春天一样是生机勃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了字里行间.
五、课外拓展引入适当
课文的结束,教师给学生介绍了冰心奶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