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规范》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同学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阅读课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呢?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草船借箭》对我启发甚大,现撰文如下,以飨同行。
??一、设境质疑,触发探究
??师:同学们,前些天,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王老师。王老师想来又想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整整读了25遍。你们想知道是个什么问题吗?(同学大声回答:想!)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猜猜困惑王老师的会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的准。
??(同学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
??师: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
??生:3天怎么能造好10万枝箭?
??生:为什么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这件事儿不能让周瑜知道?
??生:诸葛亮的计策妙在哪里?
??生: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
??生:鲁肃是周瑜的下人,为什么不向他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
??……
??【感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干发现它。王老师通过创设猜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同学初读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探究的自主性、主动性。同时,这一初读探究环节的实施,还有助于同学感知课文的“语表层”,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为同学深入探究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出现专题,潜心探究
??师:王老师非常遗憾地告诉同学们,刚才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比较浅,都可以通过初读课文来解决。那么,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呢?(师板书: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生:齐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可以看《三国演义》。
??生:可以上网查询。
??师:是呀,可咱们现在是在课堂上,身边既没有《三国演义》,又没有电脑,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动动脑子。??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来解决。
??师:不错,反复读书,认真考虑,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王老师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资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同学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接下去我们来汇报,依照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什么),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资料);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资料想到这点的。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周瑜想暗害他,我的根据是课文中写道“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因为诸葛亮的才干要超越周瑜,而周瑜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对他很妒忌,恨不得杀害他。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三天后必有大雾,我的根据是“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因为假如没有大雾,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就会全部落空,那么他一定会落在周瑜的圈套之中。??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会想到鲁肃一定会借船给他,课文中说“鲁肃私自拨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安排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私自”是偷偷地干,说明鲁肃没有把借船的事报告周瑜;“照诸葛亮说的”“等候诸葛亮调度”说明鲁肃很听诸葛亮的话,他是不会为难诸葛亮的。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在大雾漫天的天气下,曹操一定不会派兵出来。课文中写了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师:可见,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想得那么周到、那么幼稚、那么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
??【感想】这局部教学是探究性阅读课的关键,王老师的处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确立了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专题。这个专题具有四个特点:集中性,因为它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深广性,因为它有相当难度,足以让同学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开放性,因为它答案多维,能充沛展示同学的学习个性;逆向性,因为它必需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同学逆向思维的能力。2?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如引导同学选择解决专题的方法,对小组合作研究的分工建议,同学自主探究中教师的巡视、点拨、参与以和要求同学依照规则来交流汇报等等,这些指导不只仅是为了协助同学潜心探究,更是引导同学很好地解决专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同学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为对于探究性阅读来说,探究过程往往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同学的探究能力是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3?汇报交流中,王老师运用精妙的“片言只语”,或以引导,或以点拨,或以矫正,或以碰撞,或以激励,或以启迪,使同学认识不时深化,探究不时深入,信心不时增强。
??三、巧问妙点,深化探究
??师:同学们,王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身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身,结果却落空。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
??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轻视的笑。
??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师:同学们,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领,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写后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掌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
??【感想】王老师的探究性阅读课真是精彩!在同学潜心探究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和“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这两个关键点,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同学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掌握更准确,大大深化了探究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500)this.style.width=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