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应实现“六个转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研室杨子靓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同学的学习行为的综合评价。具体地说包括教学环境创设的战略和方式、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战略和方式、师生的交往状态和方式、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和效果等。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协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战略,促进专业化生长和发展。因而,走进新课程我们更需要以促进同学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生长的评课规范和方式,更需要以促进师生共创共生、共享共进、一起发展的价值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评课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窗口,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为、方法、效果和思维方式等均将在这一窗口中得到交锋和碰撞,得到检验和验证,真理将从这里发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时深入,课堂教学评价规范和评价观念的转变,保守的以评价教师的“教”为唯一规范的结论式、评教式、点评式、独断式的评课方式以不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评课改革势在必定。新课程正催生出一种研讨式、生成式、对话式、激励式的评课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评课更加关注过程性、反思性、生成性和发展性,更加关注评教与评学的和谐统一。
一、评课目的:变“结论式”为“生成式”
保守的评课是从教师的能力素质动身,以教师的行为表示为评价对象,教师是教学研究的客体。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教师讲得行不行,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关注课堂的结论是否完美,以课堂教学结果对教师进行定性描述,给教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能充沛利用评课挖掘教师的潜能,开发课堂中潜藏的具有创生意义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施教战略的重新反思、认识和考虑,进行有意义的再生成和再发明。因而保守的评课过程是一种提取“结论”的过程,是对教师定性的过程,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等到这个结论。评好了扬眉吐气,评不好无精打采,有的尽然一镢不振,教师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受到严重的挑战。
新课程中的评课是从促进教师的专业生长和发展动身,以课堂教学行为和同学表示为研究对象,教师是教学研究主体。关注的是课例中反映出来的具有创生意义和建构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师生一起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为反思性、生成性研究评价活动。所以,走进新课程中的评课从根本意义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一次再认识、再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外部的观察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对象融为一体,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时地通过体验、反思来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缺乏,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身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因此说新课程中的评课是教师与一种“经验视界”、“文本视界”、“生命视界”的真正融合,是创生一种新“视界”、新智慧的过程,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与自身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过程,是一种“对话文化、融合文化和生成文化”。新课程中的生成性评价不以教师教得行不行、好不好为内容,而重在对课堂中教学资源使用和开发、教学的组织引导战略、师生的多维参与行为表示、教学目标的达效果果等进行评价,深入挖掘潜藏在这些内容背后的深层次的课程意义或教育现象,引导教师对这些课程意义和教育现象进行灵活地有选择地反思、剖析和研究,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指出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假如让你来教,你该怎样做?重在评价中建构生成新方法和新战略、新理念和新问题。由此可见,新课程中的评课不是对一节课或教师划上一个是否圆满的句号,而是画出多个有利于再考虑、再生成的问号,让教师带着问题和考虑走进新课堂,走进新课改。
二、评课规范:变“评教式”为“评学式”
课堂教学是一种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下的师生互为主体的主动参与、主动建构、互动生成和一起发展的过程。促进主体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取向。所以评课的规范应从保守的“以教评教”的方式中解放出来,把“评教”和“评学”结合起来,“以学评教”,以“评学”为重点,实现由“评教”向“评学”的转变。一堂课的优劣不只要看教师发挥的怎样,启发引导是否适时科学,施教战略是否灵活多变。更要看同学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个性是否得到张扬,思维是否经受锻炼,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具体地讲,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同学参与学习的行为表示看:一看参与的情绪状态。同学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丰满,兴趣是否浓厚,热情是否高涨,注意力是否集中等。二看参与广度和深度。同学是否全员参与了,是否真正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得到全面发展。三看同学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四看同学的参与品质。同学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和时抓住要点;同学能否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同学普遍具有问题意识,能质疑发问,发表不同意见,思维含量高;同学是否具有较强发现探索能力和创新生成能力等。五看同学的参与效果。同学是否达成“双基”目标、综合能力发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学会、会学、好学和善学等。
从教师组织引导上看:一看教学情境创设是否真实有效,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二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沛,同学资源利用是否和时到位,体现动态生成性;三看教学组织引导的战略是否科学有效、灵活应变,是否有利于同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四看是否有机浸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教给同学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并灵活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等。
这里提出评价规范由“评教式”向“评学式”转变,并不是不要评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仍然具有主导的作用,有时候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驾驭教材、驾驭问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身的优秀教案能力、教育创新实践能力、语言功底和素养在教学中仍起主导性的作用。评课要在“因学论教”思想的指导下,客观地指出教师自身的问题和缺乏,并善意地加以引导,引领教师在自主反思实践中逐步修正错误,为教师搭建反思实践和改正缺乏的平台,让其尽快生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评课方式:变“点评式”为“研讨式”
保守的评课注重专家、领导的个人经典点评和言传口授,老师称之为评价者的“传经送宝”。教师的责任是被动地接受专家和领导的指导,不折不扣地听记和接收,所听到的是一家之言,一种声音,有时领导的点评带有很浓重的功利色彩,他们不是在评课上搞研究,而是在管理上做文章,对于教学起不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这种评价不民主、不平等、主观色彩很浓,老师们称之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指导,心里的抵触情绪则显而易见,纵使这些“经”再好“宝”再多,到头来老师的所得也十分有限。在这种很“和谐”的一家之言的指导下,教学指导和研究的真正意义将大打折扣。
新课程呼唤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这无疑给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催生出一种新的评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