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高中评审组几天来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
一、现场课突出的几个亮点
(一)基于学习的情境创设
新课改以来,以学定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思考以及兴趣调动的过程和情境是紧密联系的。围绕教学目标、指向教学重点、难点、教育点创设的情境越独特、越新颖、越生动,学生的学习越有兴趣,学习能力越能得到进步与发展。
例如:新疆刘冠秋老师《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一课中,录制的厦门对口支援地区----吉木萨尔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厦门学生帮助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热情,深化了学生对于主次矛盾知识的理解,并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了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浙江林德格老师《消费及其类型》一课中的“财富故事”,在“我和堂哥的账单”中,展开了真实而感性的经济生活,学生在两份账单的差异中感受到了收入、分配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也分享着老师及堂哥在消费上的忧虑、心酸与喜悦,有知识的学习,更有情感的体验和提升。
湖北赵伟老师创设的追梦故事一----创立篇;追梦故事二----经营篇;追梦故事三----感悟篇,山西晋阳老师创设的哲学故事,第1集、第2集、第3集,都象连续剧般,始终牵动着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问题层层递进,思维逐渐深入。
安徽王亮老师提出的“手握现金有十万,存款实在不划算,物价上涨有预期,投资理财如何办”的问题,在学生扮演的小小理财师的踊跃参与中,清晰了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相关知识,也增长了学生理财、投资的智慧。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种视角独特、新颖的情境选择、设计及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次大会特别增设了创意奖。
(二)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注
什么是一堂好课?有标准,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品评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但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是我们公认的一些现象的组合:学生无兴趣、学生不参与或形式参与实质上没有参与,缺少问题意识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创新再生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些现象的存在和产生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也在这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生的兴趣从哪里来?从鲜活的实际中来;学生的能力从哪里生长?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恰当运用中生长;学生的信念从哪里接受和坚定,只能从对生活的观察、质疑、是非的辨析、甄别等活动中来。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哪里?相信是所有政治教师不断追问的问题,我想师生浓重的现实关怀、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旺盛课堂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看到,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的课堂就点燃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注,就深化着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活化着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例如厦门的幺建鹏老师以自己对厦门财政支出公开的申请并得到答复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勇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提出问题,学习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坚定公民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北京的袁宏老师、上海的褚丽芳老师,都引入了海西经济区建设的话题;另外,地方政府的网站、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都成了连接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桥梁,也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
(三)基于生成的精心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这次现场课中,我们认为预设相对于生成,老师们的表现更突出一些,所以我重点说一下预设。
充分的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1.教学设计的精心预设
如广西张琳艳老师的教学设计,从解读理念、解读学生、解读教材、解读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反思等8个方面,教学设计的环节有新意,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课堂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技术上的精心预设
本次大赛,我们不仅听到了教师和学生精彩互动的共同学习,也欣赏了教师精心制作的投影片。宏观方面从视频、图片材料的选择、剪辑、呈现,微观方面从投影片背景的选择、字体、颜色、图片出现的方式等等,细节之处的精致都可以体会老师们的用心、细心及教学技艺,品出教师对教材内容与技术手段融合的教学智慧。一幅幅画面,伴随着背景音乐出现的时候,工具性的技术升华到了教学艺术的享受。
有人说教师在预设上多花一分钟,就可以节约所有学生的一分钟,因此,精心预设也是提高课堂实效、尊重学生生命、尊重我们的职业重要方面。(四)基于内涵的教师个人风采
32节课,我们领略了不同教师的个人风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成熟的学科素养、亲和的教态、机智的问答都令我们折服。
河北刘宇岚老师端庄的形象、温婉的声音、自然的、流畅的课堂环节衔接给学生及听课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江苏徐杉老师、山西晋阳老师,火热的激情、坚定的信仰、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及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陕西常海明老师的“兰花花儿”,提升了政治课堂的文化品味。
所以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教师风采奖,以鼓励个性化的教师,彰显他们在教学风格上的创新和追求。
二、提请注意的问题倾向
(一)对教材的解读有待深入
相对于要完成的所有教学任务来说,最重要的前提是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解读教材;相对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说,首先教师要尊重教材、能够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教育点,理顺内在的逻辑关系。由于对教材的研读不够,就出现了“游离、跑偏”的现象,偏离了知识的重点、难点、教育点,那我们在教学中所用的资源、开展的学生活动就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如果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话,那更是有些差距。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和实现不同模块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则需要教师具备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文化底蕴、学科素养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融合
这个问题始终存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学生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硬贴上个学生活动的标签;在理论阐释不到位、案例分析不恰当的情况下,硬贴上思想教育的标签;在没有实质性探究的情况下,硬贴上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标签;在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考、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简单地、重复性地贴上“你真棒”、“太棒了”的标签……
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分离,不但背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追求,更影响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三)课程意识有待提升
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的纠结中,有个问题往往被我们所误读。比如写教案与教学设计。为什么由原来的写教案改成了现在的教学设计?其实这是课程意识的重新建立。过去的传统教学,我们都有课标、考纲、教材、教参的意识,但课程意识比较淡薄,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材、其他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教学生态系统,既然是一种系统,就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应是系统要素的有机整合,教学内容需要在系统里整合,课堂上所用的案例、采用的手段、学生的情况与教材内容都需要找到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能是零碎的、分散的、分割的、随意堆砌的。
当我们在系统优化的层次上进行教学设计时,当我们在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中梳理、整合教学资源时,课堂教学的知识才能活化在生活中,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升华成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需要深入思考和今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的问题
(一)努力构建个性化的课堂
在更多地听到和被要求模式化、程式化的要求时,我们可能迷失了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追求。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注定了教育不可能是无差别的教育。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个人性格、语言特色、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决定了课堂不可能是统一的一个模式。所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特色化教学,才是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可能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在更多的教学技巧被采用的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了总体的教育目标。教学需要技巧,但不能止于技巧,更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在理论上的准确、严谨;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升华,从而教学才更具有创造性。
(三)在信息交互中促进学生发展
当信息手段被广泛采用的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了更新教学手段的目的。当“满堂讲”变成了“满堂放”、“满堂问”,现代手段仅仅局限于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而没有用于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环境,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没有成为生成性交互的工具,所用设备也许是现代的,但教学依然是传统的。
(
穿越时间的隧道,我们共同温习一段先哲的对话
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
是个仁义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孔子答道。
那人又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是个善辩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孔子答道。
那人接着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
是个勇敢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孔子答道。
那个人很是奇怪,问:既然如此,他们却跟随您做学生,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我既仁义又能够下得狠心,既善辩又能够说话迟缓,既勇敢又能够适时胆怯。孔子的智慧在于“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