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xxxx年历史与社会命题思路的分析
根据锦州市教育局关于《xxxx年锦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通知》(锦教办[xxxx]24号)文件的精神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及锦州市四年来历史与社会的试题来看xxxx年的命题思路:以求稳为主,稳中稍有变化。今年《考试说明》只在范围上比去年变换4个单元,其他保持不变,但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式在不断变化,因此,在部分试题中会有所体现,但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具体分析如下:
1.“稳”是指锦州市教育局对今年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命题要求是以求稳为主,试题有一定的导向性,通过试题导向促进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从锦州市近四年历史与社会的命题来看基本上遵循国家及锦州市教育局的意见,试题设计形式多样,以考查能力为主。今年历史与社会学科还是开卷考试,总的命题范围与去年差别不大。
2.“变”指的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选材变化越来越明显。例如材料题选材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明显增加,命题立意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如:某中学生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就会废寝忘食,什么都不顾了。有一次他在网上待了十多个小时,面对着网上繁杂的信息,继而出现了头昏脑涨,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紧张性休克。请问(1)该中学生得的是什么病?(2)此病能预防吗?怎么预防?(至少两点)。这样的试题既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同时起到对中学生的教育作用。
3.命题充分体现综合性课程特征。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包括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试题在综合性方面也要有所体现,但是难度不会太大。
二、历史与社会复习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细究说明,把握方法
第一,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知识为主要认识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量大时间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及分数,各个题型所占比例及分数。这样学生心里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通过教师辅导练习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如:让学生练习排序题,考查学生对时间记忆的准确性,例如: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主要的阶级阶层开展了什么活动,应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三方面回答,这是典型的再认性试题。还要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有关记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第三,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也必须理解课本内容,单靠临时翻书是不行的。如:和学生一起分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区别,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类似问题,调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的积极性。通过这样多方面的练习,让学生终于明白了新形势下的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考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考能力。那么能力的来源取决于知识的积累,这就是说在学知识的同时要多学一些方法,使学习形成感知、积累、理解,然后转为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中考形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2.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要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以教材为本,全面梳理,找准知识的模糊点、疑
第二,按照命题的题型做好复习,选择题主要涉及一些历史与社会中重要的世界之最、历史上重要事件等,而对这类试题学生力争不必翻书就能做答,这样,会节省时间。对于列举题,一般是书中重要的条理清晰的知识,这样的题在复习时教师都能做到及时指导,学生要在书中做好复习记录。材料解析试题有的源于教材,只要学生能够分析出这是属于哪部分教材内容,就能够轻松做答,有的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比较密切,这样试题答案多在教材中。
第三,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读图、填图、分析图是历史与社会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比例大,占30%,且形式灵活多变,是历史与社会复习的重中之重。读图、识图、填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只注意掌握课本的文字内容,而空间概念淡薄,图文转化能力差,不懂得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地理位置不明确,张冠李戴,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因此,要加强读图、填图、识图训练。
3.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成完整的历史与社会知识体系。在复习中国历史与文化时,先将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概述一下,让学生对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分成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分别复习,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看书掌握,教师只讲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让学生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订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找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与此同时还把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史实结合了进去,并配合多种题型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只需在书上抄题、划线不必多费工夫的误区。
4.综合贯通,全面提高
为考核学生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教师要提供典型习题加以训练,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时让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指出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然后以线穿珠,把近代史上的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和德、意的统一都串了起来,指导学生以线带面。二是勤做比较,如: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路线及结果进行比较,还有中、俄、日三国变法与改革的比较等,并运用选择题、材料题加强训练,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这时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如:对罗斯福的评价,先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把罗斯福放在时代背景中,从社会、经济、文化、心态、风俗民情等角度进行评价,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准确的评价人或事。
5.纵横练习,回溯巩固
前边我已讲过先按课本顺序复习,再把同类知识归类、比较、列表、记忆,这是纵横复习法。这样能加深印象,而且纵横交错,对此形成了一个大致完整的知识网,但关键还在于知识的巩固。在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想想前边的内容是否掌握牢固,为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专题训练,如:将侵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日、美、俄的史实及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史实等,利用选择、材料解析、简答等多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这一方面可加强记忆内容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又不致太枯燥,使学生兴趣盎然。
6.联系实际,增强应用
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的题目,这类题目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又靠近课本,平时生活中应多动脑,勤思考,善于从综合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把握热点,开阔视野
近年来,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是中考命题的主旋律,也是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历史与社会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绕全球和多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在复习中,要关注影响全球或全国的重大事件,如环境问题、旱涝灾害、地区争端及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沙尘暴等热点问题,运用有关资料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对于历史与社会这一面广、量大、综合性强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全方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典型题例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考试走向,但不要有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的心理。中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考的内容不可能和练的完全重复,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能找到解题的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