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六年级试卷:14夜莺歌声参考教案一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14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联系实际,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发兴趣。

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夜莺的歌声》。

(二)听教学磁带,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绍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

(小夜莺。)

(四)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五)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削xi1o钉d@ng。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在词语中选择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蠢”上边是“春天”的“春”,下边是两个“虫子”的“虫”字,合起来是“蠢”。在书写中要注意“”中的丶要盖住两个虫字。“屑”、“埃”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相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挨1i,可用唉换部首识记。“宛”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如“大碗”的“碗”去掉“石”字旁,就是“宛如”的“宛”。其中夕只有一个“舌头”,不可再多加一点。

(六)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宛”字为例:“宛”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宛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宛”作为带点字,查字典。字义是:①曲折②宛然,仿佛。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宛如”的句子。读一读,再看一看字典中的解释。应选“曲折”有“忽高忽低、动听迷人”之意。

(2)而“木屑”、“蠢”、“尘埃”通过字典能很快理解。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盘问:盘查,仔细地问。

轻蔑:看不起、轻视。

凝神:聚集、集中地看。

(七)造句训练:

弄清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

(1)出示词义:

宛如:好像,仿佛。

兴致勃勃:兴致极高;兴趣很大。

(2)思考:

“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________。

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宛如________。

(3)读书中“兴致勃勃”的句子。

“夜驾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

(4)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

(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同学们在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兴致勃勃地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机。

(5)试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八)作业:

1.组词:

屑(   )   埃(   )   宛(   )   蠢(   )

削(   )   挨(   )   碗(   )   春(   )

莺(   )   旷(   )   鹃(   )   蘑(   )

鹰(   )   矿(   )   捐(   )   磨(   )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3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第2、3题。

三、教学过程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

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1)“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2)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

    以上《六年级试卷:14夜莺歌声参考教案一》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六年级试卷:14夜莺歌声参考教案一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六年级试卷:14夜莺歌声参考教案一》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