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度过了七年级上学期的一半,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了解你的学习情况,请你看清题目要求答好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5分)
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拼音。(4分,每空0.5分)
①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mèi)_______的星。
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shǎng)心悦目。
③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háo)。
④在白驹过(xì)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⑤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
⑦贾里清楚伟人应该豁()达洒脱。
⑧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2、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按原文在写字格中默写冰心的诗《成功的花》,看你能不能写得准确、工整、美观。(4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
时的明艳!

3、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下面空缺的名篇佳句,你能补足几句?(7分)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愿人长久,。
⑤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⑥东风不与周郎便,。
⑦四面湖山归眼底,。
⑧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_____________,?
(二)、运用(共5分)
4、下面图形是用七巧板组合成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请用简炼的语言加以说明。(3分)
5、在空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其成为语意前后呼应,句式一致,修辞恰当的一段话。(2分)
许多象形字,如“山”“川”“木”等是从自然界的实物抽象出来加工创造的。
“山”很像连绵起伏的群峰;
“川”,;
“木”,。
它们生动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

、阅读理解(共40分)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掌握了很多阅读文章的方法,下面是五篇课内课外的文章,请你按要求把你的理解写在答案里。
(一)阅读下面语段(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完成6-8题共9分)
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讲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6、上文从哪两方面展现了文学的什么作用?(2分)
7、根据上文内容,模仿划线句式,续写一个句子(3分)
&n

bsp;
8、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各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文中加点的两种人对你的影响。(要求写出作品的名称和人物的名字及对你的影响)(4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选自《往事依依》,完成9-11题,共10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9、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n

bsp;
10、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分)
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古文
老师
代课
老师
11、请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学好语文的途径。(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中秋赏月》,完成12-15题。(共10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

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2、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3分)
13、古人怎样过中秋?据本文,用自己的话做简单描绘。(2分)

;
14、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除了中秋节,你还可以举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呢?(3分)
15、请你将文中空缺的唐人王建的两句诗补充完整。(2分)
(四)上中学后,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开始似乎有些难懂,慢慢地,我们发现文言文的内容很有意思,语言简练,富有节奏,琅琅上口,其实并不难学。请你阅读《郑人买履》,完成16-21题,共11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6、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    )
①至之市(    )
②而忘操之(    )

[1][2]下一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这一试

    以上《(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