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019年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3、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3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中国学科吧(jsfw8.com)特此为您编辑了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xxxx年,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共22分)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烦zào()才华横yì()殷()红粗犷()2.下面两段话中各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①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事到多种空间站问顶苍穹,40多年时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数百名航天员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②它在眩耀它的美貌,尤其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忠。

错别字

订正

3.请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内容、作者或篇名。(10分)①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自居易《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③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④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____________》)⑤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⑥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⑦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报道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本报讯蟾蜍上街、蟑螂集中死亡……最近,广州乃至全省的居民都特别注意到一些似乎异常的自然现象,也很自然地与地震联系起来。昨日,省地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所谓异常的自然现象与地震并无必然联系。相对于地震这种少发事件来说,上述现象仍属多发,可能每年都有发生,不能用多发对应少发,因此请市民不要恐慌。省地震局副局长吕金水说,动物迁徙、大规模集中死亡以及很多反映出来的异常现象,有记录的很多,绝大部分都与地震无关。在以往的地震记录中,也曾有过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现象记载,却没有研究能够明确解释与地震之间的必然联系。由于汶川地震的影响,市民对于这些可能每年都会发生而在以往未引起注意的现象产生了畏惧,并与地震前兆联系在一起。“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没必要恐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初一(10)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请写出一段代表正方的辩词来。(2分)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38分)(一)阅读《爱莲说》,完成6—9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荷”的名称除了“莲”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找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两项()()(4分)香远益清断其喉,尽其肉,乃去A、稍近益狎(《黔之驴》)B、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陶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C、鲜为人知D、主人处处款之(《于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E、跪而拾之以归(《赵普》)8.翻译下列句子(2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你选择一个你最喜爱的植物,并说说它具有怎样的品格值得自己学习。(注意:写本试卷涉及到的花树不得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回答10~12题。(6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0.茅盾先生评价鲁迅的文章“深沉冷峻”,而上述文字却表现出明朗欢快饶有情趣,风格似乎与茅盾先生的说法不同,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一位作家如是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的品味。”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品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2.著名作家张丽钧说:“童真和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请你阅读上文的有关内容并结合下面一段资料,写出你对张丽钧这句话的理解。(2分)链接: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节选自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三)回忆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学习,回答13、14题。(4分)

本文导航

1、首页2、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3、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3

13.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那一句不恰当?(2分)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B.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C.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4.诗人常用比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从《再别康桥》中找出的一处比喻来,并说说其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回答15—18题。(9分)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xxxx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弓l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度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度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0度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耒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15.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3分)(1)_______(2)_______(3)_______16.第二段作者是如何说明“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的?(2分)17.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除去要求准确以外,还需要生动。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说说是如何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的。(2分)18.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还知道哪一个诗句,表现了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2分)(五)阅读宗璞的《松侣》,回答19—22题。(9分)

①一位朋友曾说她从未注意过木槿花是什么样儿,我答应院中木槿花开时,邀她来看。这株木槿原在窗前,为了争得光线,春末夏初时我把它移到篱边。它很挣扎了一阵,活下来了,可是秋初着花时节,一朵未见。偶见大图书馆前两排木槿,开着紫、白、红各色的花朵,便想通知朋友,到那里观看。不知有什么事,一天天因循,未打电话。过了些时,偶然走过图书馆,却见两排绿树,花朵已金落尽了。一路很是怅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开夕谢的,不免伤时光之不再,联想到自己的疾病,不知还剩有几多日子。②回到家里,站在院中三棵松树之间,那点脆弱的感怀忽然消失了。我感到镇定平静。三松中的两棵高大稳重,一株直指天空,另一株过房顶后作九十度折角,形貌别致,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第三棵不高,枝条平伸作伞状,使人感到亲切。③它们当然是不同的。它们不落叶,无论冬夏,常给人绿色的遮蔽。那绿色十分古拙,不象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它们也是有花的,但不显著,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而不是凋谢的惆怅。它们永远散发着清净的气息,使得人也清爽,据说像负离子发生器一样,有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作用。④这两年,每天清晨坚持散步,据说这是我性命攸关的大事,未敢少懈。散步的路径,总寻找松柏之处,静园外超过千步的松墙边便成为好地方。一到墙边,先觉清气扑人,一路走下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⑤临湖轩前有一处三角地,也围着松墙。其中一段路两边皆松,成为夹道。那松的气息,更是向每个毛孔渗来。一次雨后,走过夹道,见树顶上一片云气蒸腾,树枝上挂满亮晶晶的水珠,蜘蛛网也成了彩色的缨络,最主要的是那气息,清到浓重的地步,劈头盖脸将人包裹住了。这时便想,若不能健康地

活下去,实在愧对造化的安排。⑥中国文学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关于松的吟咏很多。松树的不畏岁寒,正可视为不阿时不媚俗的一种节气。这是“士”应有的精神境界,所以都愿意以松为友。自居易(《庭松》诗云:“疏韵秋瑟瑟,凉荫夏萋萋。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即此是益友,岂友须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最后两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励自己,要够格作松的主人。松不只给人安慰,给人健康,还在道德上引人向上,世之益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⑦自然界中,能为友侣的当然不只松柏一类。虽木槿之短暂,也有它的作用与位置。人若能时时亲近大自然,会较容易记住自己的本色。嵇康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纵然手不能举足不能抬,纵然头上悬着疾病的利剑,我们也要俯仰自得,站稳自己的位置。(选自《作文通讯·个性阅读》2008年第5期)19.本文是写松树的,但开头却从木槿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者把松树喻为“友侣”,请说说作者写了松树值得做其益友的哪几个品质特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什么样的人“够格做松的主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作者发现图书馆前的木槿花落尽时,一路怅然,因为感到自己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觉出了时光的易逝。B.第②段写家里院中的三棵松树,十分有魅力,可以倚靠,使人感到亲切,因为它们能够为自己遮蔽风日。C.第④段的“未敢少懈”中的“少”应该读shǎo,稍微的意思。D.白居易《庭松》诗,描绘出了松树四季的景象,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松的朋友的欣喜自豪之情。E.作者从木槿和松树身上领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要亲近大自然,以求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本文导航

1、首页2、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3、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3

三、作文(共40分)

23.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的同胞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无数美丽的现实与迷人的梦想,顷刻间都埋葬于瓦砾废墟之中。死者安息,生者更应该懂得珍惜。我们生长于人间天堂,生活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之中,有着优裕的生活环境,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汶川大地震的噩梦,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可直接以“珍惜”为题),文体不限(记叙文最佳)。要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清洁,不少于500字。

以上就是由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提供的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xxxx年,祝学习进步。

    以上《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019年》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019年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019年》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