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90分钟100分)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1~4小题,每小题2分;5~7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单调(diào)弛骋(chěng)湘妃竹(fēi)长吁短叹(yū)
B.旸谷(yáng)纤细(xiān)洞庭湖(tíng)鞺鞺鞳鞳(tà)
C.执拗(niù)粘联(zhān)脂粉奁(lián)土偶木梗(gěng)
D.稽首(qǐ)睥睨(pì)一撮灰(zuǒ)盛气凌人(shèng)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美艳之至(极点)酷肖(相似,像)脂粉奁(盒子)
B.夜阑人静(深)彻夜不寐(睡)下午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C.千山万壑(低谷)朔方(北)荷戟(持,拿)
D.旸谷(日落)污秽(肮脏)盛气凌人(侵犯;欺侮0
3.对下面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拟人)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比喻)
C.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拟人,反复)
D.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反问)
4.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雪》中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种欢快喜悦与下文写到因雪罗汉的消融而深感失落、悲哀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B.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执着追求。
D.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通过屈原对风暴雷电的召唤,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至高礼赞。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5.从文段中找出概括选文内容的中心句,这个句子是()
A.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B.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C.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D.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雪野中的“山茶”“梅花”“腊梅花”“杂草”侧重鲜艳的色彩。
B.第①段写“蜜蜂”,侧重它们使人感到烦躁。
C.从雪野中有色彩艳丽的花草,有嗡嗡地闹着、忙碌地飞着的蜜蜂的描写中,能看出“江南的雪”“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D.第②段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其中“偷”字用得好,它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机敏的性格特征和爱美的天性。
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回忆了快乐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B.读这两个文段,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江南雪的赞美之情。
C.文章是写雪,开篇写的却是“暖国的雨”,是先抑后扬,以暖国雨的单调,反衬江南雪的“滋润美艳”。
D.文段虽然是写江南的雪,但却写了大量江南冬天美丽的雪野中的生意盎然和童趣,这直接影响了文章中心的表达。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8.文学常识填空。
⑴《组歌(节选)》选自,等译,作者是,(国家)的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和等。《组歌》共包括五首诗。
⑵巴金,原名,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三、(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圣火
莫洛
他被遗弃在冰谷里,嘤嘤啜泣。
“给我火吧,给我炽热的火吧,我需要燃烧,啊,我需要燃烧!”他用双手捧住头额,悲哀而可怜地祈求着。
泪水像夏晨草叶上的露珠,闪耀在他的眼眶里。他跪在地上,他祈求:有人给他一粒火,让他的心燃烧。
他讷讷地说:
“我要去找寻火源,那燃烧着火的地方。”
一位圣者,戴着蓟草编的花冠,带着曙色的光辉,向他走来,把手中的火递给他。
“这是什么?”他问。
“圣火!”圣者温和地答道。他的额眉间
有雍容的笑,他的眼睛里泛动着的爱的水波。
他颤抖着,怯怯地把火接过去。[甲]
“把火点在你的心上,”圣者说,“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光辉和温暖献给别人!”
他沉思,犹豫,呼吸迫促,凝视着手中跳跃的火。
他问:“痛吗?”
圣者点点头。
[乙]
“假使你惧怕,那么,还给我!”
“不,我寂寞,我寒冷,我需要燃烧啊!”
“那么,”圣者把火从他的手里拿回来,然后把他的衣襟解开,“让我来教你燃烧!”
于是,火烧起来了,在他的心中。
“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光辉和温暖献给别人!”圣者重复着说。
火烧着……
“痛啊!……不,我想给自己温暖,要使自己光辉;我想等冰谷融化之后,我便生活在舒适的阳光下面。……但是火却烧痛了我,我不能忍受这烤灼的炮烙之刑!”
他哭泣了。
火仍燃烧着,冰谷给映成一片血色。
他苦号着,挣扎着……
火更旺了,他整个身体燃烧着,他透明起来了,又渐渐变暗变黑了——最后,火熄了,他变成一堆灰烬,粘在冰崖上。
“可怜的人,懦怯的人,自私的人!”圣者呵责说,“圣火不是属于贪婪的自私者的。使生命的火燃烧,不是为了自己卑污的欲念,而是为了献给人类以光荣!因为自私的缘故,你才燃烧坏了——虽然你曾经燃烧过,但是你却变成了冰谷间的一撮灰烬了!”
于是圣者走向另外一个地方,把圣火点在正义的勇敢的人的胸间,使他燃烧,而且使冰谷融化,使山崖开花,使草变绿……
(有删改)
9.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为什么?(2分)
10.“圣火”具有象征性,象征“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光辉和温暖献给别人”的生命之火。那么“他”是哪一类人的代表呢?(摘用原文的词句回答)(2分)
11.“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结局告诉人们什么?(3分)
12.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本文的意境。将①“火,旺烈地烧着,火焰像花朵一样美丽。”②“火带着放恣的笑,揶揄他。”还原进文中[甲][乙]两处,恰当的是()(2分)
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①
13.仿拟本文语言特点,以“火,使他……”为句式,写一组排比短句,对“他”的特点进行揭示。(3分)
14.本文语言描写和《雷电颂》语言描写进行比较,特点上明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暴风雨的描绘
高尔基
闪电撕扯着乌云。乌云却又重新聚拢,在草原上空奔驰,黑压压的,令人胆战心寒。有时,炸雷响处,一个圆圆的、像太阳一样的东西,发出耀眼的蓝光,从天上落到地上;这时乌云也耀武扬威地闪亮着,一眼看去就像一大群可怕的黑黝黝的鬼魂,穿着金缕丝绒衣服,挥舞着黄金铸成的、刚出炉就拿在手中的宝剑。这些鬼魂们发出轰隆隆的震响,威胁着因恐惧而噤声的草原。他们的诅咒和威胁浩如海洋,势如汹涌澎湃的巨浪,接连不断地驰向远方,发出像高山猝然崩裂、轰然倒地的巨响,把大地砸得粉碎,随后又同它一起向那无垠的太空飞去,化作纷纷的石雨,——因此那声音又像天空崩裂成碎块,从那蓝色的苍穹急落而下时发出的轰鸣……那些乌云就是这样震响着。
在那轰隆隆的雷鸣散成一阵阵霹雳的刹那间,不禁使人惊心动魄。而霹雳仍在咔嚓嚓地响着,乌云裂开了,把金箭似的闪电从密布的浓云中射向大地。雷声轰鸣,乌云在燃烧,喷着可怕的蓝色的火焰,天空在颤抖,大地也在胆怯地震动……世界上再没有比辽阔草原上的雷雨和海洋上的风暴更为有力、更加可怕的现象了!……
草原胆怯地、奇怪地沉默着,狂怒的隆隆声在草原上空响个不停。而当乌云变成黑黝黝的颜色时,像钢丝一样的细雨在乌云的火光中闪烁着;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它单调地哭泣着,好像在为什么人伤心落泪……
(有改动)
15.本文的体裁是。(2分)
16.本文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世纪末,那么本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应当属于下列哪一时期?()(2分)
A.俄国革命前最黑暗的年代。
B.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初级阶段。
C.俄国大革命的高潮时期。
D.俄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
17.本文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象征手法。请为下列景物选择恰当的象征意义。(3分)
A.人民B.革命风暴C.xxx势力D.资产阶级阶层E.革命先驱
(1)乌云()(2)闪电()(3)草原()
(4)海洋上的风暴()(5)巨浪()(6)细雨()
18.如何理解文章的第一句话“闪电撕扯着乌云”?(3分)
1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20.综合性学习。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组的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2分)
(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或课外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2分)
(3)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
,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的一句谚语。(3分)
节气:
含义:
谚语: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同在。
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起青春的记忆……作为一名高中生,走进新世纪的青年人,你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第二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A.弛—驰,吁(xù);C.联—连;D.撮(cuō)。]
2.A(B.阑:将尽。C.壑:山沟或大水坑。D.旸:日出。)
3.A(A.应为比喻。)
4.B(A.不是“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是暗含作者对江南的雪的怀念之情,为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C.是《浪之歌》中“浪”的形象及其内涵。D.表达的是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5.B(选文主要写的是江南的雪,因此可从段①中找出这个中心句。)
6.B(写“蜜蜂”时用了“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描写了它们的动态,写出了它们的活力。)
7.D(并不影响文章中心的表达。这些景色和童趣是深深烙印在作者的记忆中的江南的雪景中的,是江南的雪的一部分。)
8.(1)《泪与笑》仲跻昆纪伯伦黎巴嫩《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散文(2)李尧棠现当代《家》《春》《秋》《雾》《雨》《电》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要注意平时多积累,除了掌握课内所学的,还要拓展出去。)
9.散文诗;它以散文的形式,却有着诗歌的强烈抒情和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力。解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散文诗这一新的体裁。阅读本文,可以发现这就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的特点很容易总结出。
10.贪婪的自私者。(或:可怜的人,懦怯的人,自私的人!)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他”是与“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光辉和温暖献给别人”之人相反的人,是一个自私的人,贪婪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即可。
11.渴望火——害怕火——烧为灰烬;生命的意义在于“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光辉和温暖献给别人”,自私只能使生命燃成灰烬,毫无意义。解析:通读全文,“他”刚开始渴望火,而当圣者给“他”火后,“他”因为害怕痛苦而害怕火,最后被火烧为灰烬。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光辉和温暖献给别人”,自私只能使生命燃成灰烬,毫无意义。
12.A解析:这里考查上下句的衔接问题,通过阅读上下文并联系语境,可以选出。
13.示例:火,使他颤栗;火,使他哀号;火,使他的自私暴露。
解析:语言特点要具有抒情性和精短性;形成排比,需写三句以上;或不同角度,或语意递进,或语意递减,不能拖沓重复。
14.同: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都具有台词性。不同:本文语言描写由少量独白和大量对话组成,语言描写简短;而《雷电颂》全由独白构成,语言多用修辞方法,语段较长。解析:对于《雷电颂》,我们在课堂上已经很透彻详细地学习过,只要抓住本文的主旨,很容易分析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不要求全面,只要抓住主要之处,答出一点或几点均可。
15.散文诗解析:只要掌握文章的各种体裁,即可回答出,可联系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海燕》等。
16.A(仔细阅读这首散文诗,从所写的内容中可知应该是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因此选A。)
17.(1)C(2)E(3)D(4)B(5)A(6)B解析:仔细阅读全诗,“闪电”撕扯“乌云”,而“乌云”黑压压的,可见“闪电”和“乌云”是象征着相对立的两种势力,“乌云”代表xxx势力,“闪电”即革命者;“草原”在这两种势力之下是“恐惧而噤声的”,是一种维护自己利益不敢斗争的阶层;“海洋上的风暴”“巨浪”“细雨”都是同“乌云”作斗争及被“乌云”压迫的象征物,象征着革命风暴及革命先驱和人民。
18.说明闪电与乌云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同时也暗示地表达了对旧世界的愤怒,预示了新时代曙光的到来。解析:由上一题可知“闪电”和“乌云”分别象征着“革命先驱”和“xxx势力”,由此可知表达了对旧世界的愤怒,希望通过殊死斗争取得光明的新世界。
19.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展示了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社会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斗争形势,表现了作者对革命的渴望,愿为人民喊出心声、为无产阶级唱出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的心意。解析:全文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黑暗动荡的社会。回答此题可联系本单元课文《海燕》来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
20.(1)示例:老师,您看外面的春色多好,春光明媚,空气里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踏青活动,您也参加我们的活动吧!解析:首先应该说清楚目的,然后热情邀请,注意语言要得体。
(2)示例: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解析:我们在学习课本内容时,学过不少有关咏春的古诗词句,或者从自己课外积累的诗句中选择有关歌咏春天的诗句即可。注意最好写连续的两句。
(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里等的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谚语如:“立春落雨至清明。”“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等等。其他符合条件的均可。解析: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节气,从日常生活积累和书本积累中选择一个即可。
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本题可写的内容较广。“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和人关系的春天,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春天,等等。
第一步:确定立意。春天可以引发人们以下联想: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④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念的象征。
第二步:确定内容。可描摹春景,可叙写春天的故事,可抒发你对春天的感想。
第三步:确定文体。叙事则写记叙文,发表高见则写议论文,状物抒怀则写散文……
例文:
花开不只在春天
出于污泥濯淖之中的荷花,选择了在夏天绽放自己曼妙的身姿,于是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经历了秋霜打击的历练,菊花迎来自己的节日,在金秋十月释放了自己蓄势已久的属于自己的美丽,终于有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气;在寒风凛冽中选择怒放的梅花傲立于枝头,透出一身浩然正气,让人不禁从心底崇敬,赢得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美。
花尚且选择自己开放的时间,何况我们万物之灵长的人呢?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属于自己开放的时期呢?有些人少年时期就显露出超世之才,有些人则是韬光养晦大器晚成。人生的各个时期,经过努力,我们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花,留下属于自己的美丽。只要我们真正地实现自我突破,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人生的一个个辉煌。
不少人,人到中年就已经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然而,更多的人则默默无闻。他们太过于想绽放自己,以至于花刚蓓蕾就凋零了。而有些人则韬光养晦在晚年一鸣惊人。“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他花了十五年时间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十五年寒窗苦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昔日的赤子报国青年,如今的白发老先生,终于点石成金。壮哉黄伯云,十五载砺剑心;大哉黄伯云,一辈子强国情。黄伯云晚年绽放的生命之花,浸透了他为之奋斗的心血和汗水,花叶上闪耀着一种昂扬奋发的雄壮之美。他犹如秋天灿烂的金菊,内心涌动着一种集天地之精华的力量。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平均不到三十岁的团队,研发了完全由中国制造的“嫦娥一号”。辉煌成就,让世人瞩目,国人更是欣悦不已。“少年壮志当拿云”,这些青年才俊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圆了中华五千年飞天梦。我们不能不佩服这群年轻人,他们在人生黄金时段干出了属于自己的伟业。总有一些人感叹世事变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选择属于自己开花的季节,当然总是落得“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人生何时不开花!为什么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花期,去释放那蓄势已久的美丽呢?选择了夏天,你就选择了我定与骄阳争光的豪气;选择了秋天,你就选择了菊花的雄浑丰厚之美;选择了冬天,你就选择了梅花的浩然博大之美。
花开不只在春天,看花思人,花如此,人亦如此。
点评:作者使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反向立意,使文章主题深刻而新颖,独具一格。作者善于调动积累的诗词、名言、事例,把它们写入文章,使文章内涵丰富,说服力极强。很多同学其实也积累了不少名言、诗句、事例、成语等,可就是在写文章时没有使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