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苏教版扬州市必修一期末调研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cāo)袅娜(nuó)翘首(qiáo)自艾自怜(yì)

B.残骸(hái)苔藓(tāi)饿殍(piǎo)羽扇纶巾(guān)

C.岑寂(cén)朱拓(tà)熨帖(yùn)气息屏窒(bǐng)

D.炮烙(páo)蛰居(zhé)窒息(zhì)别出机杼(s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诡秘历尽沧桑沉思瞑想铩羽而归

B.恪守蓊蓊郁郁钩心斗角鼓惑人心

C.寒喧以逸待劳沸反盈天亘古不变

D.氤氲焚膏继晷凝眸远眺忐忐忑忑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成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简直)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没有)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少不更事(经历)

C.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挂)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慰问)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体和容貌)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味)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边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君子生非异也(禀赋)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的、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足,用他冰冷的手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成名遂,并没有让自己的话成为现实。

D.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远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B.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欲落下泪水。

C.八年不是一个小数目,八年内的一切,难道你只凭一双肉眼,就都能辨别出来吗?

D.不论怎么说,我的亲生儿子当上大尉和炮兵连长了,这可不是马马虎虎的!而且还得到了那么光荣的勋章。

二、(9分,每小题3分)

6.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鲁迅《祝福》)

A.表达了“我”认为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苦受穷,死了倒是一种解脱的想法。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虽同情却又无奈的内疚之情。

C.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镇那些阔人、麻木的人的愤恨。

D.这是“我”对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黑暗社会的憎恨而发出的激愤而沉痛的反语。

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完成7、8题。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身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候,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哪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有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风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史铁生《我与地坛》)

7.下列对划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能理解古园的人指一些不懂得古园积淀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

B.“谁也不能改变的东西”指的是在古园这一特定环境中自然和人文因素构成的文化氛围。

C.不能理解古园的人只能改变古园外表的装饰,而不能改变它的建筑总体结构和布局。

D.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不能因时代变迁而被任意改变,因为人们在它的原貌中能够得到历史文化的感悟。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意在表达古园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蕴含着“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

B.作者分别用春夏秋冬四季景物来表现大自然按照它的时间规律循环往复,体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用以观照自己的心灵。

C.作者以古园悠久的历史变迁来暗示人生道路和命运的变化,诠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

D.作者认为,从太阳、动物、植物、天气和人的活动构成“天人合一”的古园特有的浓厚文化气息看,地坛是进行人生思考的极好场所。

三、(15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0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吾尝终日而思矣

B.李牧连却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使六国各爱其人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故为之文以志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1—13题。

罗君之为江都,以诚心为主,耻言钩距惠文(1)之事。凡民有讼,曲直径决于前,不以属吏。诖误(2)若小过,辄诲谕遣去。视鳏寡孤独之有失其所者,如己致焉。黎明视事,入夜犹不已。或讥其太劳君曰与其委成于吏民有不尽之情孰若劳己之耳目哉居数月政化大行民知其长者不忍欺绐之讼者益少。

君乃出行诸郊,所过,召其耆老,问以疾苦及所愿。始复大石湖,改名元丰。广袤数百步,溉田千有余顷。是岁大穰,亩收皆倍。于是远近自陈愿复陂塘沟渠之利者相属,君一切听许。亲至其地,与之经始。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3)而注诸江。凡水利之兴复者五十有五,溉田六千顷。徙其治于东南爽垲之地,为屋数百盈,以其赢材,新驿堠亭馆之在境者。又颇出私钱营制药剂,以给疾病之民,所愈之不可胜计。

岁满代去,民思之,不置,乃聚而谋曰:“我民之德罗君至矣,顾无以自效。闻古有召伯(4)者,善治民,民追思之,至不忍伐其所憩之棠。又有谢公(5)者,亦其流也。尝于斯城北筑埭,后人因名其埭为召埭。今埭实在江都之北境。盍即其地,堂画罗君之像而祠之,以慰吾民?”且曰:“使罗君之名与召、谢共传而不朽,不亦可乎?”众曰:“善。”于是即召埭之东法华佛寺,置生祠焉。

罗君名适,字正之。台州海宁人。学术有本末,通于世务,风节凛然,国士也!尝再被召见,皆以不合罢归。其莅官行已,所可书者甚多。书在江都者,以为《生祠记》云。

(宋·秦观《罗君生祠记》)

[注释](1)钩距惠文:钩距,水战用的兵器;惠文,指惠文冠,武官所戴;代指武力与强权。(2)诖(guà)误:牵连,连累。(3)潦(lào)水:同“涝”。(4)召(shào)伯:西周初大臣,常巡行乡邑,为避免扰民,曾在甘棠树下断案治事。召,同“邵”。(5)谢公:指谢安(320—385年),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曲直径决于前,不以属吏属:托付

B.辄诲谕遣去遣:发送

C.我民之德罗君至矣德:品德

D.新驿堠亭馆之在境者新:更新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罗适“以诚心为主”的一组是

①诖误若小过,辄诲谕遣去

②黎明视事,入夜犹不已

③所过,召其耆老,问以疾苦及所愿

④广袤数百步,溉田千有余顷

⑤又颇出私钱营制药剂,以给疾病之民,所愈之不可胜计

⑥学术有本末,通于世务,风节凛然,国士也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④⑥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适在江都任职期间,勤于政事,凡有诉讼,都亲自过问,作出裁决;并以教育为主,而不是靠武力与强权,动不动就作出严厉的处罚。

B.罗适不搞行政命令,先做出样板工程,以点带面,引导和帮助百姓兴建水利,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C.罗适既正直、诚实,又勤政、善政,还很有学术水平,同时又通晓世务;像这样为官,自然是会深受老百姓欢迎、仕途顺利的。

D.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心地善良,知恩图报,虽然罗适已经去职离开江都,仍然自发地为他建立了生祠。

第Ⅱ卷(共111分)

四、(27分)

14.请为下面一段话断句。(在你认为应当断句的位置标上“/”)(3分)

或讥其太劳君曰与其委成于吏民有不尽之情孰若劳己之耳目哉居数月政化大行民知其长者不忍欺绐之讼者益少。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盍即其地,堂画罗君之像而祠之,以慰吾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青玉案·元夜[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的夜晚?(2分)

答:_______

(2)从全词看,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7.默写。(10分)

(1)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2)四十三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丑石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8.文章极写“丑石”之“丑”。请列举出它“丑”在哪些方面。(2分)

19.天文学家发现“丑石”是一块陨石后,人们都感到惊奇。为什么?(4分)

20.作者说“丑石”伟大,实际上是在写一类人伟大。请分两点概述出这类人的伟大之处。(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从极尽全力对“丑石”一贬再贬,然后笔锋一转,把“丑石”赞美到极致,欲扬先抑,大起大落,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B.奶奶和伯父对“丑石”的偏见是由于认为它“无用”,表现出世俗的功利眼光;而小孩子认为它可以作为嬉戏的场所,表明他们没有受世俗观念的影响。

C.天文学家认为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是作者用以表现出“以丑衬美”的美学观点。许多事物外表越是丑陋,而越能反衬出它的内在美的实质。

D.听到天文学家一段话后,“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说明“奶奶”和“我”一样,得到了启发,都能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认识到“丑石”精神的伟大。

E.文章以生动形象且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语言,昭示人们世上事情是很复杂的,世俗的价值取向未必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启发读者要培养自己的深刻的认识眼光。

【】【】

六.(8分)

22.下面是作家沈从文写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他所要阐述的观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答:沈从文批评有些读者□□□□□□□□□□□□□□□□□□□□□□□□□□□□□□。

23.根据下面一段话的文意填写出适当的句子(4分)

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其中有英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有仁人志士“”的呼唤,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这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

七.(60分)

24.人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便是那窗户的风景。目光,有时是思想的沉积,有时是心灵的交汇,有时是智慧的挑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光,有的高傲,有的尊贵,有的和蔼,有的尖锐,有的迟钝,有的纯洁……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不同的目光能折射出不同的心灵,能透视出不同的风景。请以“目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扬州市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xxxx.1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苔tái熨yù杼zhù)2、B、D(A暝、C暄)

3、B(A莫:同暮;C趣,通“趋”,往,赴;D际:交会)

4、C(“功成名遂”当为“功成垂败”)5、B(缺主语“我”)

二(9分,每小题3分)

6、D7、C(不能改变的是历史文化底蕴,而非结构与布局。)8、C(本段未谈及历史演变。)

三(15分,每小题3分)

9、C(A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表修饰;B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动词;D项前一个“为”意为“治理”,后一个意为“写”;C均为代词,他们的)

10、C(A项“其实”指“它实际上”;B项“祖父”指“祖辈和父辈”;C项同现代汉语;D项“智力”指智慧和能力)

11、D德:感激12、A(②表示工作尽责;④表示治理有方;⑥表示是位人才)

13、C(说罗适“仕途顺利”有误,因为他从江都离任后,曾经两次被召见,皆因为不合适被罢免。)

第Ⅱ卷(共111分)

四、(27分)

14、(3分)(断句,每对满三处,方可得1分,0.5分不计)

或讥其太劳∕君曰∕与其委成于吏∕民有不尽之情∕孰若劳己之耳目哉∕居数月∕政化大行∕民知其长者∕不忍欺绐之∕讼者益少。

15、(8分)

(1)等到了燕太子丹采用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策略,这才招祸患(的到来)。

(2)修筑大堤来抵挡潮水的侵害,疏通涝水注入长江。

(3)为什么不到那处地方,在庙堂里画上罗君的像纪念他,来告慰我们的民众?

[文言文参考译文]

罗君治理江都,把诚心实意作为(做人的)根本,以提及武力与强权的事情为耻。凡是民众有诉讼,是非对错直接当面裁决,不托付给下属的官吏。如果(民众)受牵连犯了小的过失,就教诲晓谕后发送离去。看到失去住所的鳏寡孤独的人,如同自己落到这样的处境。黎明时分办理公务,到了夜里还不停止。有人讥讽他太劳累,罗君说:“与其委托责成给属吏,(使)民众有不能表尽的情绪,不如劳累自己的耳目啊!”过了几个月,德政教化大为施行。民众了解到他是忠厚的人,不忍心欺骗他,诉讼的人日益减少。

罗君于是出城巡行到郊野,在所经过的地方,召集那里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询问(他们)的疾苦及希望的事。开始疏竣大石湖,改名为元丰湖。长宽有数百步,灌溉田地一千多顷。这一年大丰收,每亩收人都成倍增加。于是远远近近的自己表达愿意修复池塘沟渠水利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罗君一概听从准许。(罗君)亲自到那些地方,帮助他们开始测量营造。修筑大堤来抵挡潮水的侵害,疏通涝水注入长江。兴修的水利工程总共五十五座,灌溉田地六千顷。他把办公场所迁移到东南面地势高而土质干燥的地方,修造数百间屋子,用那些多余的材料,更新建筑在境内的驿站亭馆。又拿出不少个人的钱财营制药剂,来供给患了疾病的民众,治愈的人(多得)不能完全统计。

任期届满,(因官员)更替离去,民众思念他,不能安心,于是聚集起来商讨说:“我们民众感激罗君到了极点,但是没有来自我表达的地方。听说古代有个叫邵伯的人,善于治理民众,民众追思他,到了不忍心砍伐他(在下面)休息过的甘棠树的地步。又有个叫谢安的人,也是(与)他同样的人。(谢安)曾经在这座城镇的北面修筑堵水的土坝,后人因此命名这座水坝叫邵伯坝。现在水坝确实在江都的北境。为什么不到那处地方,在庙堂里画上罗君的像纪念他,来告慰我们的民众?”又说:“让罗君的名声与邵伯、谢安共同流传而不朽,不也是可以的吗?”众人说:“好。”于是到邵伯坝东面的法华佛寺,在那里设置了(罗君的)生祠。

罗君名适,字正之,是台州海宁人。做学术分得出主次,通晓世务,风度节气令人敬仰,是国家的杰出人士啊!曾经两次被召见,皆因为不合适被罢免回家。他到职的行为举止,可以记述的很多。记述(他)在江都的事迹,把它作为《生祠记》。

16、(6分)

(1)元宵节、上元节等(2分)

(2)全词主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节日的热闹与“那人”孤独的境况作对比(2分),表达了词人孤独而不愿迎合世俗的思想感情。(2分)

17.(每句1分)(10分)

(1)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3)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五、(16分)

18、外貌丑陋、多有碍事、毫无用途、影响环境、危害他人等(答出两点给1分)(2分)

19、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给过人们光明,向往,憧憬;它落下来几百年了。(答出一点给1分)(4分)

20、赞颂曾经为人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但不居功自傲的精神;(3分)遭遇世俗的讥讽却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伟大的人格。(3分)(意思对即可)

21、BD(4分)

六.(8分)

22、只欣赏自己作品的形式(情节和语言)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容(情感)。(4分)

23、只要是与语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即可。(每空1分,填满三句得全分)(4分)

七.(60分)

24、作文(评分标准)

    以上《苏教版扬州市必修一期末调研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苏教版扬州市必修一期末调研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苏教版扬州市必修一期末调研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