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习题
一、填空。
“赋”是介于和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和声调。本文的的作者是代期杰出诗人,字,他著有二十卷,他与同期另一位诗人齐名,人称为“小李杜”。
二、解释下面句中有关词语。
(l)毕
六王毕,四海一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礼而归之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
(2)幸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今事有急,故幸未告良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3)族
族秦者秦也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即有丁男繁衍之族
(4)举
戍卒叫,函谷举
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
三、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具体含义。
1.楚人一炬
2.戍卒叫
3.秦爱纷奢
4.族秦者秦也
5.四海一
6.蜀山兀
7.六王毕
8.不知西东
9.多于九土之城郭
10.管弦呕哑
11.使六国各爱其人
12.独夫之心
四、选出下列加黑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组()
A.
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助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到洞里)
B.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名词,民众)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名词,别人)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名词,人们)
C.
尽态极妍,缦立远视(久)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宽缓)
D.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走动)
窃计欲亡走燕(逃跑)
五、分析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并将其归类。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⑤顷之,烟焰张天⑥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⑦吾见师之出不见其人也⑧攻之不克,围之不继⑨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⑩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⑾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⑿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A.属于代词的有:
B.属于动词的有:
C.属于结构助词的有:
D.起补充音节作用的有: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这段文字共四句话,可分为几层,下面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③句是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和______。第④句是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
3.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的问题。
4.“灭①六国者②六国也”“使③六国各爱其人”,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
5.下面是对第④句话的分析,请判断正误(正画“√”,误画“×”)
A.秦人,文中指秦始皇。不暇,没有空余的时间,文中是来不及的意思。来不及作为教训加以改正,秦就被推翻了。( )
B.不鉴之,即不之鉴,不以为鉴;鉴,“作为教训”的意思。( )
C.句中的三个“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王的骄奢淫逸。( )
D.句中第c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是指唐朝统治者。( )
七、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甲)(公孙鞅)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论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语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孝公谓景监日:“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乙)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黥〈qíng〉;刺面之刑。劓〈yì〉割鼻之刑。傅:教导、辅佐王子的人)。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1.下列各句加黑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未中旨
②吾语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③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④期年之后,道不拾遗
A.zhōng yù fù qī
B.zhōng yū fū jī
C.zhòng yū fù qī
D.zhòng yù fù jī
2.“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正确译文是()
A.孝公跟卫鞅谈话,不知道自己的膝盖已向前移到床席上了(靠近了商鞅)
B.孝公听卫鞅谈话,不知不觉移动膝盖到床席前头(靠近了商鞅)
C.孝公跟卫鞅谈话,不知不觉地把膝盖挪到垫席前头(靠近了商鞅)
D.孝公听卫鞅谈话,不自觉地挪动膝盖挪到垫席上(靠近了商鞅)
3.对(甲)(乙)两文的基本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卫鞅说服孝公下令变法的经过,乙文写卫鞅执法严明,政绩斐然
B.甲文写卫鞅变法的基本观点,乙文写卫鞅法治严明,公平无私
C.甲文写孝公下令变法的经过,乙文写孝公所取得的政绩
D.甲文写孝公纳谏变法的主张,乙文写孝公重用卫鞅的气度
4.如查阅(甲)(乙)原文,应分别找《史记》、《战国策》的哪一部分,正确的选项是()
A.本纪、魏策B.世家、秦策C.列传、西
周策D.列传、秦策
【参考答案】
一、诗歌、散文、整齐、和谐、唐、晚、杜牧、牧之《樊川文集》、李商隐
二、(1)完了尽使……完毕完毕
(2)得到宠幸幸运幸亏希望
(3)族灭普通的筋骨交集处家族
(4)被攻占尽举起成功
三、1.项羽2.陈涉、吴广3.秦始皇4.秦朝5.天下6.蜀地的山7.六国8.方面9.全中国10.乐器11.六国统治者12.秦始皇
四、D
五、A.③⑧(11)(12)B.①⑩C.④⑦②⑨D.⑤⑥
六、1.D
2.假设使则转折而
3.自己本身
4.①和②相同,指的是六个国家③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5.A.×B.√C.√D√
七、1.D2.C3.A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