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三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C.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凋零、凋谢)B.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水冲击山崖发出的响声)C.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确信)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划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道旁过着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4、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连烽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5、根据李白和杜甫的诗风,对下列诗句的作者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B.停被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D.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李白)二、填空简答题6、阅读下面的诗,然后按要求答题。征人怨柳中庸(唐)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青冢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今____________境内。(2)全诗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关联,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试用120字左右作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⑴这首小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在下面空格中填下答案。答:诗人感叹□□□□,□□□□。⑵具体说明上片所写景物为什么引起词人的伤感。答:⑶下片用什么手法表现词人的烦恼?请做简要说明。答: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首句“草萋萋”写出了宜阳城怎样的景象?简要谈谈对“花自落”、“鸟空啼”的理解。答:9、阅读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古风·其三十四  李白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nbsp;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日,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2)诗中有三幅色调不同的画面,说说它们各自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跟杜甫的《兵车行》反映的是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反对不义战争的愿望,但这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却有显著的不同,试就内容和艺术技巧两方面作一比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0—11题。从军行(王昌龄)塞上听吹笛(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0、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两首诗都写了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6分)11、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A5、D二、填空简答6、(1)王昭君墓内蒙古自治区。(2)本诗前两句记事:年年往来奔波于边关,天天拿着马鞭战刀,“岁岁”“朝朝”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后两句说时届暮春,但见到的只是白雪落向青冢,黄河绕过黑山,这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我们可以想见戍边的苦寒与荒凉,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全诗不着一“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7、⑴答: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⑵答:红花凋谢,青杏初结,柴燕临风,柳絮飞扬,芳草无边。这些都是春末夏初的景象,明示着春已凋残,不能不引起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情。⑶答:“墙外行人”的“多情”和“墙里佳人”的“无情”构成鲜明对比,用“佳人之笑”,反衬行人之“恼”。8、答:写出了宜阳城大片耕地荒芜,处处野草疯长的劫后景象。“花自落”说明无人欣赏,“鸟空啼”显然无人倾听。本来“春山一路”,使人想见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但“花自落”,“鸟空啼”,却表现的是山路的寂寞无主,荒凉凄冷,这两句是以乐景写哀情,以热闹写空寂,表现出诗人对战乱后的世事的无限感伤。9、(1)第一层(开头四句):边城军情紧急,派人飞马传递文书,要求增兵。第二层(“白日”以下四句):京城里却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三层:(“借问”至“岂全生”)先写征兵缘由,次叙应征战士告别亲人时的惨状,后写出征云南无异送死。第四层:(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修文德”以消灭战争的主张。(说明:如将第一、二层合并或将第三层再分为三小层,也可以。)(2)三幅画面是:①羽檄飞驰,喧呼救边;②京城安定,四海清平;③战士出征,亲人送行,日月无光。诗人借此讽刺了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表达了同情人民疾苦、反对开边战争的立场。(3)A、杜甫的诗通过征夫的诉说,揭露了开边战争给农村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并控诉了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这些都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可见杜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李诗。B、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其中明显地表现了他的个性色彩,例如以群鸟夜鸣来烘托人们因救边而发出的喧声;用天象来比喻京城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杜甫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他表现人民的疾苦都很具体真切。10、边塞诗乐曲声月色11、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以上《高三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三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三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