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执著 着想 着落 棋高一着 无处着力B.称职 称赞 称心 称体裁衣 瞠目结舌C.闪烁 硕大 朔望 数见不鲜 媒妁之言D.讥诮 俊俏 捎带 悬崖峭壁 悄然落泪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其实 各行其事 国事 共商国是 事实胜于雄辩B.砥砺 计日程功 嘉勉 励精图治 初生牛犊不怕虎C.简练 对簿公堂 沉缅 和衷共济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匮乏 功亏一篑 贵冠 贵人多忘 人贵有自知之明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春天把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在万物的身上,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②湖南师大附中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理念先进,是一所很有的学校。③人家的先进经验要学,但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终会自己。A.贯注品味固然迷失B.灌注品味虽然丧失C.贯注品位虽然丧失D.灌注品位固然迷失4、下列各句中加线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天,我们乘飞机到了浙江宁波,第二天又飞到了北京,接着又转而飞回长沙,天马行空,好不惬意。B.强调规范答题好,这其实是在培养认真细心严谨的行为习惯,好作风是“规”出来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C.每位同学要善于为自己今后的事业成功搭建平台。平台是什么?是知识。我们从现在起就得要处心积虑地积攒知识。D.高三的生活也许有些枯燥,也会有些烦恼,但可以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师生们相濡以沫,可以感受到温情的甜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桃源一中新校区气势恢弘,各种建筑布局合理,教学楼、综合楼、食堂豪华而气派,见之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B.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C.在中国和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D.他看着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细长双腿的仙鹤和身体苗条的白鹤,脸上不露一点声色。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列两段话的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春,仅仅作为一个季节,就有其他季节无可比拟的色态,只有春天能使其在总趋势上发生良性巨变:。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表面上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一片片浪漫的文字与一幅幅亮丽的风俗图,。①山为之绿,草为之青,花为之艳,水为之盈。②山为之绿,水为之盈,花为之艳,草为之青。③与其说它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④它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东突”——历史与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突厥是历史上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列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末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在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一直承袭至今。“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xxxx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就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7、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C.“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D.“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亚。8、下列对“东突”分裂势力产生及猖獗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突”分裂分子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受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B.“东突”分裂分子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受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C.受到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东突”分裂势力已经向恐怖组织方向发展。D.“东突”分裂势力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是这些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受到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西突厥人的后裔在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现今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厥人的发祥地。C.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明显的标志是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D.“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承袭至今,主要是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和外国政府的纵容。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鞑靼人和突厥人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族的民族。B.在历史上突厥人曾建立过从博斯普鲁斯到阿尔泰山脉之间地域辽阔的“突厥帝国”。C.30年代初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在喀什建立的“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是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D.只要“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两种思潮和“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依然存在,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是不会根除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南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1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合沅、湘合:汇合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遇:遇到时机,得到重用C、将何适而非快适:安适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胜:优美的景物③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与海相若盖亭之所见AB与若所为不省所怙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举目而足C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1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准确的一项是A.其流奔放肆大——江水的水势疾迅,水流阔大B.庶人安得共之——百姓怎能与你共同享有呢C.不以物伤性——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他人的性情D.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亭的建造和命名写起,极力描绘渲染江景的壮观,以及观览江景,凭吊古迹的快意。B.文章紧扣题目,七次说及“快”字,借景抒情,巧妙道出人生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C.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立意,从写景、叙事中引出议论,景、事、情、理四者互为交融。D.文章辞采精美,排比对偶的运用,使文章婉约含蓄,表现作者“不以物伤性”的乐观情绪。第Ⅱ卷四、(21分)15.阅读下列文言文材料,翻译画线的句子。(9分)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户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1)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2)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3)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16、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相貌。王安石和陈焕的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答:。17、在横线上默写课文原句。(6分)(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4)令初下,群臣进谏,;,时时而间进;(《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6)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采桑子•重阳》)五、(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家园落日莫怀戚(1)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2)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3)云海落日则很飘忽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4)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5)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6)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7)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8)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9)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10)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11)……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12)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农夫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13)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14)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15)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16)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17)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18)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19)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20)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18.请简述第5自然段“我说唔,唔唔”的含意。(2分)答:19.作者用四个自然段,描写了“家园落日”之外的另四种落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20.第13自然段,作者写道“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请分条简述作者有这种反应的原因。(6分)答:21.作者认为丘陵落日特别丰富“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请深入品读本文,以“《家园落日》的深挚情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15分)六、(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论语·子路》里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调和各种矛盾冲突,要善于跟别人和谐相处;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和风格,而不能随风倒随大流。这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以前的古代中国,但是却被古今中外的许多人所认同。有的学者说,“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你怎样看待呢?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桃源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卷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5、①②③16、17、(1)(2)(3),(4);(5)(6),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