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熟稔(rěn)押解(jiè)甲胄(zhòu)引吭高歌(kàng)B.荫庇(yīn)纰漏(pī)狙击(jū)亘古未有(gèn)C.勖勉(xù)麾下(huī)休憩(qì)奇葩异草(bā)D.广袤(mào)骁勇(xiāo)沉疴(kē)龇牙咧嘴(z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景仰削足试履赏赉生死攸关B.谙习越俎代疱定型变幻莫测C.安详功亏一篑诡秘晶莹剔透D.祛署循私舞弊拮据烜赫一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人们要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妒贤忌能,不要___________他人。②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____________的权利,更谈不上去化解了。③我们只有走教育的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教育的规模生产和规模______________。A.强求质疑效益B.苛求置疑效率C.苛求质疑效益D.强求置疑效率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能够不惜笔墨地把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写进去,而对其野蛮的侵略史却“惜墨如金”。B.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正深入人心,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D.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说明和面值数字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B.我们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事端应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反对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C.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时,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D.新建成的小区内设有社区医院,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可以前去求医问药。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___。许多作品,__________,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史记·司马穰苴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擢之闾伍之中擢:提拔B.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C.士卒次舍次:驻扎D.最比其羸弱者比:比较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素卑贱B.亲戚左右送之C.最比其羸弱者D.申明约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0.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②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③身与士卒平分粮食④(病者)急奋出为之赴战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⑥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A.④⑤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①②⑤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B.穰苴极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忤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D.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雏形的时候。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音结下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12.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方面的联系,根据文意,下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13.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都是表音的符号。14.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方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A.图画文字B.图形文字C.笔画化文字D.笔画化图形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图画发展成文字,条件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音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C.文章最后一句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D.本文说明的重点是文字的产生,其中还涉及了文字和语音的关系。第Ⅱ卷(共105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流浪的二胡陈荣力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闻见俞伯牙的那具古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见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得见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古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泰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上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浪浪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浪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画廊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奉贤。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我们伤感地承认,在江南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这种悲剧是因了二胡那注定属于流浪的本性,还是因了那太多的流浪灵魂的挥洒?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16.文章把二胡比喻成“水”、“月”、“细雨”和“桂子”,为什么?(4分)17.说明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每小题3分)①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生众多流浪的花。②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18.“二胡的流浪”中的“流浪”在文中指的是什么?(4分)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的诗。记人清晰,叙事精当,议论发人深省,抒情发自肺腑,低沉、压抑的感情贯串全文始终。B.“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道出了乐器表达特有的乡土风情的神圣使命。辽阔的蒙古草原要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轻抚,厚实的黄土高坡需得欢快的唢呐声响撞击,细秀的江南水乡只有流浪的二胡乐曲才能与之融和。C.俞伯牙为死去知音而摔碎的古琴,京城女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而弹的琵琶,都只能算是雅乐,唯有二胡牵动了芸芸众生的九曲回肠,拉出了凡夫俗子的苦辣辛酸和坚韧抗争。D.作者在第7小节中,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画廊长遍地市肆的江南”作为社会背景,揭示“二胡”的人民性;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这个自然环境,衬托“二胡”所具有的艺术魅力。E.阿炳和孙文明都是瞎子,都是拉二胡的民间流浪艺人,也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二胡曲,但是二人的遭遇并不完全相同。作者以阿炳反衬孙文明,赞美孙文明为艺术教育作出的贡献。五、(15分)20.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句)(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3)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2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①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②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举之举,岂以为利己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1)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3分)(2)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2分)2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的角度变化作简要分析。(2分)(2)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赏析。(4分)六、(12分)23.用“原始宗教观念”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谎言是毫无事实根据的,它与原始宗教观念不同,原始宗教观念虽然是虚幻的,但却是原始人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答:原始宗教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24.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爱心是照射着寒冬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们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照不同目的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次不超过30字。(4分)目的(一):应聘记者。目的(二):应聘播音员。七、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绝对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周国平《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以“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株洲市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1.D2.B3.C4.A5.C6.B7.D8.C9.D10.A11.D12.D13.D14.B15.B16.漂泊、清冷、惆怅、悲怨。(每一个词1分)17.①二胡最能表达流浪者饱尝人间辛酸的心声,也造就了众多流浪中的高手。(意思对即可)②器乐是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人们表达心声的一种形式,它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产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意思对即可)18.生命的悲苦和困顿、沧桑和无奈、忍耐和坚韧、奋进和抗争。(每点1分)19.BC(A最后一节有奋进抗争;D引号中的话是表现环境的;E不是反衬,而是映衬,表现二胡的流浪。)(每项2分)20.(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逸豫可以亡身。(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5)直挂云帆济沧海。21.(1)若讷把他的信给皇上看,欧阳修因为犯错误(或“因为这件事”)被贬为夷陵令。(“上其书”1分,补上“欧阳修”1分,“坐”1分,其余不计)(2)范仲淹出使陕西,征召欧阳修做掌书记。(“使”1分,“辟:征召欧阳修”1分)22.(1)提示:主要从远近、仰俯(1分),视觉、听觉、嗅觉(1分)等角度赏析。(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酌情得分)23.原始宗教观念是虚幻的,它不同于毫无事实根据的谎言,它是原始人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改写句式2分,语言2分)24.提示:比喻,句式,前后句搭配要恰当。(每句2分)25.目的(一)应包括(1)观察分析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3)书面表达能力例:本人善于观察分析,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强。目的(二)应包括(1)相貌(2)口齿、口音(3)朗读水平例:本人相貌端庄,口龄清晰,朗读水平高。(每句2分,语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