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晋江市侨声中学2019年秋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试卷-高考模拟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庄学精神,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開)”的精神。“開”字,从门,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人为的壁障,封闭了我们自由的心灵,遮蔽了人类的生命真谛。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都是将心灵闭死的门。《庄子》一书,无处不是讲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以及人们的一切自以为聪明的享受,去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所以《庄子》一书,充满各种“小”与“大”的对比,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
  有名的《秋水》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海之大,可在天地中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而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宇宙空间如此开阔广大,有什么理由值得把心灵封闭起来呢?
  这里,庄子所谓“中国→四海→天地”跟孔子所谓“鲁→东山→泰山”一样,精神的视界是开放的,空间的体验是伸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精神并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儒道互证的一个实例。但是,这两种精神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儒家思想传统以“刚健”为中心,借空间的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道家思想传统则以"自由"为中心,借空间的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种共生又是一种深刻的儒道互补。
  由于以“自由”为中心,道家尤其庄子的心理空间体验,充满着否定性力量,充满着挣脱的意欲,充满着开合、翕闭、张弛、动静的对立统一因素。
  《逍遥游》中,鲲鹏的空间就比斥鷃、学鸠的世界,广大得多,自由得多;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又比鲲鹏更自由自在;然而至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又比鲲鹏、例子更自由、更无限。尧拥有天下之广大与美,但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天下为不足道。清人宣颖《南华经〈逍遥游〉》说:“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层是何气象。”便指出了《逍遥游》的主旨与结构。
  十分有趣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何要在“桃花源”的入口处,虚构一个非常逼仄的山口?这正是诗人从道家庄子那儿化来的形式。他要使进桃源的人首先感受到某种挤压感、某种逼仄与紧张,象征着现实人生的种种拘束,然后挣扎而出,伸张到一个开阔自由的“豁然开朗”的空间。此种心理空间体验为后代许多诗人所接受,遂形成中国山水诗中一个不易被觉察却深深联通着庄学精神的思想传统。
  1.根据文意,下列对"空间的拓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空间由低而高地伸展
  B.精神空间由逼仄向开阔拓展
  C.以“刚健”为中心,努力进取
  D.以“自由”为中心,开放恬淡
  2.下列对“庄学精神”内涵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庄学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
  B.庄学精神,能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空间
  C.庄学精神,是一种视界开放、空间体验伸展的自由精神
  D.庄学精神,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主张借空间的拓阔,来抒发人的个体自由感的哲学精神
  3.下列不能证明庄学精神中充满“对立统一因素”的一项是()
  A.四海在天地之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
  B.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比鲲鹏更自由自在,但至人的空间,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
  C.尧拥有天下之广大,然而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为天下为不足道
  D.借空间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与借空间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间的微妙差异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以下诗句与“庄学精神”吻合的一项是()
  A.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C.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2分,每题3分)
  与人主共理天下事,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故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劂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以害民者牧民,以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主共理天下者 理:治理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为员:成为吏的人
  C.切切然恐不至也 不至:不来
  D.而天下阴受其赐 阴:暗地里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其”字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劂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其:代尧舜)
  B.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其:指人民)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其:指虎狼)
  D.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其:指人民)
  7.“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理解正确的是()
  A.好像应该能够长治久安了,可是却又出现了xxx与危险,这是什么原因呢?
  B.似乎应该能够长治久安了,既然如此,还是出现了xxx与危险,为什么呢?
  C.似乎是能够长治久安了,竟然至于,还是出现了xxx与危险,这是为什么?
  D.好像应该能够长治久安了,其实不然,还会出现了xxx与危险,这是为什么?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讲的是任用官吏的道理,揭露了封建时代官吏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B.文中指出,这些官吏名义上是“理民”,实际上是夺民之食,竭民之力,无异于虎豹。
  C.文章最后一段,讲上古的官吏和后世的官吏都一样,剥削和压迫人民。
  D.如何革除官吏害民,作者主张“得才且贤者用之”“废有司,去县令”。
  三、(20分)
  9.翻译(8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3分)
  (2)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2分)
  (3)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3分)
  10.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两题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头两句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手法。(3分,每个空格1分)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
  答: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小题,每小题2分)
  (1)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论语?述而》)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
  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13.散文开篇,作者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4分)
  14.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6分)
  15.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6分)
  五、(16分)
  16.某晚报上有条消息,标题是“本市牛奶供应日趋缓和”,这句话有语病,请不改变原意,按要求做以下两种修改:(4分,每句15字内)
  (1)保留“缓和”一词,改为□□□□□□□□□□□□□□□(2分)
  (2)不用“缓和”一词,改为□□□□□□□□□□□□□□□(2分)
  17.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共建节约型社会”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4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答:(4分)
  18.概括下列材料的信息要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不采取任何教育措施让孩子自由在网上浏览就如同让没考驾照的人在高速公路上疾驶一样危险。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上网渐渐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从网上得到的并不完全是对学生有利的信息。毒品、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害的东西也非常多。如果孩子不懂网上的规则,还有可能在无意中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常见的如把CD上的歌曲复制后在网上播放、制造或发送带有病毒的电子邮件等。但是因此就禁止孩子上网,势必会造成孩子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网络规则、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孩子分辨哪些是有益信息,哪些是有害信息的判断能力。这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自我能力的培养。
  答:
  19.请拟一条“说普通话”的公益广告。(4分)
  答:
  六、作文(70分)
  某单位阅报栏的报夹歪斜了,无人修理,人们就歪斜着脖子和脑袋看报。久而久之,这些人站立或走路时也歪斜着脖子和脑袋。
  报夹仍然歪斜着……
  要求:仔细阅读上文,以“勿以善小而不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4)不少于900字。(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1.B2.D3.D4.B
  二、(12分,每小题3分)5.B 6.C 7.A 8.C
  三、(20分)
  9.翻译(8分)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自己)。曾经跟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难倒他,但是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而赵括说起来却很容易。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大将就罢了,如果让他当大将,断送赵国军队的必然是赵括。”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1)曾经跟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难倒他,但是不说(他)好。(3分,难1分,易1分)
  (2)用兵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而赵括说起来却很容易。(2分,易1分)
  (3)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3分,东向1分,朝1分)
  10.古代诗歌鉴赏(6分)
  (1)“自上而下”或“由远及近”(1分);上(1分);反衬(1分)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3)意境雄浑,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11.(6分,任选3小题,每小题2分)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4)小人长(常)戚戚
  四、(20分)
  12.(4分)C、E(A.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对……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
  1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4分)
  14.(1)从文中可以看出,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3分)
  (2)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3分)
  15.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却无法还击。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6分)
  五、(16分)16.原句的语病是“供应”不能与"缓和"搭配矛盾与能说缓和,所以(1)改为“本市牛奶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缓和”(2分);(2)改为“本市牛奶供应紧张状况日渐改善”(2分)
  17.(4分)例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例2: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例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例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例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4分)
  19.(4分)例1: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例2: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例3: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六、作文(70分)

    以上《晋江市侨声中学2019年秋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试卷-高考模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晋江市侨声中学2019年秋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试卷-高考模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晋江市侨声中学2019年秋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试卷-高考模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