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杭师院附高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
B.蹊跷祈求稽首杞人忧天
C.毗邻譬如荫庇可与媲美
D.嗜好谥号弑君有恃无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兵慌马乱纷至沓来心有灵犀一点通
B.诨号融会贯通相辅相承无边落木萧萧下
C.宣泄大材小用促膝谈心自古逢秋悲寂寥
D.糜烂闲情逸志鞠躬尽瘁落霞与孤鹜齐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72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了9.18事件,侵占了中国东三省。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国耻日。
②中央财政部称,中国政府每年必须花费几十亿来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③我国的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的义务。
④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完全有希望有实力为国家级重点中学。
A.策应遏制抚养晋升
B.策划遏制扶养晋升
C.策应遏止扶养进升
D.策划遏止抚养进升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受了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了批评也不应俯首帖耳。
B.在广大市民的围追堵截下,小偷只好束手就擒。
C.做狗能够察颜观色,就是极品;做人如果能见风使舵,,那就该称之为“无品”了。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前赴后继的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和支持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进入新千年后,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杭州等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显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C.日前,成都血液中心销毁了近73万毫升人民无偿捐献的血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血浆袋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D.金钱会腐蚀一些艺术家、明星,诱使他们放弃昔日的理想,成为金钱的奴隶,这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形象。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傍晚,a,b,c,这时候的大川河真是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妙色调。我凭着渡船的舷,无意中举目眺望着那d的河面上,e,在黑糊糊的房子上空,看到f,我禁不住流下泪水。
①夜幕徐徐降临②夜雾渐合③晚霞余辉未尽
④一轮明月徐升⑤在那深暗的绿波远处⑥河面上的水气冉冉而上
A.a②b⑤c④d①e③f⑥B.a①b⑥c③d②e⑤f④
C.a②b④c③d⑤e①f⑥D.a①b④c⑤d③e②f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①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②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③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④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⑤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⑥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⑦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⑧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⑨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7.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会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8.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近视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回:“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2分)
(2)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国·曹操《龟虽寿》)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②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创造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③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④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选自《在梦中搁浅》)
19.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20.第3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21.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4分)
答:

22.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B.作者认为尽管无数的新诗散布在我们周围,但浮华的现世已经不可能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这样的大诗人。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答:()()
六、(12分)
23.把下面长句改成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
词语)(4分)
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一位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人间天堂“的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24.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4分)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以来,在短短几天内向伊拉克境内发射了大量破坏力极强的导弹和炸弹。俄罗斯科学家对此深表疑虑,担心战争会引发灾难。
军事行动不可避免地引起大量油田、油井、油库、石油加工厂和石油管道着火,由此产生的浓烟会阻碍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引起气温下降,这种气候大变动的危险程度不亚于核战争引发的“核冬天”。石油泄露,大量石油和石油燃烧生成物将通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进入海湾,引发大规模生态灾难。另外,美军使用贫铀弹会使该地区的水源遭受放射性污染。受石油燃烧物污染的土地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将不适合农业种植。海湾地区靠近地震活跃地带,在这一地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地震。另外,在伊拉克使用威力巨大的炸弹会使伊拉克地区的地壳发生缓慢移动,导致地下油井遭到毁坏。
2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写一组句子。(4分)
老是把自己当作鲜花
就时时有担心凋零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绿叶吧
精心地把鲜花呵护
七.(60分)
26.人类的祖先并没有门,考虑到防御,才有了门。从此,门里门外,开门关门,封门砸门,不知演出了多少喜剧、悲剧、闹剧、丑剧。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杭师院附高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3分)
123456
DCBADB
78910
CADB
1112131415
DBDCC
简略的解释:
第1题:A.chi4chi4chi1che4B.qi1qi3qi3qi3
C.pi2pi4bi4pi4
第2题:A.慌-荒B.承-成D.志-致
第3题:策应,侧重帮助别人;策划,侧重是主谋。
遏制,侧重控制住;遏止,侧重停止了不发生了。
第4题:俯首帖耳,侧重老老实实,与句意不合。
第5题:A缺少主语,B“特点”和“水平”搭配不当,C语意重复
第6题:略
第7题:C。A项“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是戈德斯密特1990年提出的理论。B项戈德斯密特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B项第一句说法不对。D项弗雷德里克并未提出近视和遗传有关。
第8题:略
第9题:D。原文说“或许将来”“就能”,D项意为完全“能”,成了突然判断,故错。
第10题:B。B项句中所说的人必然都是过早阅读的人,又是长时间阅读的人,这部分人最容易得近视,此说法合乎事理,也为实际情况所证实。A项近视能够遗传不等于近视的人绝大多数都与父母近视有关,文中拉普人的例子便说明此点。C项“只要这样做的人”中包括着父母都是近视的人,他们即使重视用眼卫生,仍然会近视。文中第四段对这问题说得很清楚。D项①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的理论是基于事实的,有大量的实例在,不能说“部分地符合实际”。②D项前句推不出后句,前后两句构不成推理的逻辑关系。
第11:D。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第12题: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项: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项: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项:古代汉语意为宣告、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第13题: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第14题: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第15题: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17(6分)
(1)俞伯牙和钟子期,听者的感受。(2分)
(2)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意思对即可)(4分)
18.(4分)
(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五.(18分)
19.(6分)一问: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者:变得灰暗、腐朽;或者:失去光彩和神奇。二问:当代诗歌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三问: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每问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4分)古诗经过时间淘洗,本身的光彩不会失去,其魅力反而得到提升。(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21.(4分)它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能抵御心灵的麻木;它能深化我们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它能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能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5点各1分,答对4点即满分,意思符合即可)
22.BD(B.不符合作者的判断。D.主要原因是时间的淘洗。)
六.(12分)
23.(4分)
①我是通过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②这把折扇是由一位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
③折扇上印着一幅题为“人间天堂”的游览图。
④它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
24.(4分)俄罗斯科学家担心伊拉克战争将引发三大灾难。
25.(4分)参考答案:
1:老是把自己当作骏马/就时时有担心失蹄的危险/把自己当作耕牛吧/为农人默默承受着辛苦;
2:老是把自己当作太阳/就时时有担心燃烧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流星吧,让世人记住你瞬间的永恒。
26.(60分)写作
(略)

    以上《杭师院附高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杭师院附高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杭师院附高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