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一中初中部亢建波
一、命题范围: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第三节整式完。
二、课标要求: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⑧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⑨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⑩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⑾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三、各章分值比例
项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到第三节)
课时
4
23
7
所占比例
11%
68%
21%
实际分值
3
77
20
说明:根据需要,第一章只出了一个选择题,将剩余分值移到第二章中。
四、题目考点对照分析
题号
考查知识点
1
相反数
2
相反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
绝对值(两解)
4
负数的比较大小(开放性)
5
单项式的系数
6
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
7
有理数的加减,寻求规律
8
代数式的意义
9
科学记数法、近似值的表示
10
代数式的值(计算程序形式)
11
数轴、有理数的计算
12
倒数
13
读图(第一章)
14
近似数的精确度
15
相反数、有理数的除法
16
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绝对值,
17
有理数的乘方
18
寻找规律()
19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20
数轴、有理数的加法、乘法
21
有理数的加减法、绝对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列代数式、计算、猜想
23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大数求和的简便算法
原题:1、2、3、5、6、7、10、12、14、16、19;改编4、8、9、13、16、18、22。其中,9、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前三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xxxx31亿元,将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元(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3、下图是xxxx年10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指数走势图(数据来源:www.163.com),最低指数出现的时刻是在()
A.10∶30附近B.11∶30附近C.14∶00附近D.15∶00附近
16、老师在投影屏幕上给出如图所示四个题目,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②若,则;
③;④若则。
A.0个B.1个C.2个D.3个
22、(本题12分)探究题
(1)按要求列代数式
①、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它们乘积的2倍:;
②、两数的和的平方:。
(2)当时,分别求出(1)小题中两个代数式①、②的值;
(3)当时,(1)小题中,代数式①的值是,②的值是;
(4)通过对(2)(3)两题结果的分析,当、任意取一组有理数时,请你猜想(1)小题中代数式①、②的值有什么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
第9题在考查学生科学记数法、近似值的表示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时事信息;
第13题在以xxxx年10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指数走势图(数据来源:www.163.com)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第16题综合考查有理数的乘除法、乘方,绝对值;
第22题以课本中代数式为原型,编写成为一道考查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乘法公式猜想的探究题。
同时8、9、13、19题分别设置了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考查学生运用“三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以容易题
、中等题为主,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五、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项目
均分
优秀率
良好率
一般率
及格率
全年级
78.02
31.21%
57.23%
75.53%
85.36%
258
78.24
27.94
61.76
79.41
88.24
259
79.70
28.13
60.94
82.81
89.06
260
72.89
25.40
49.21
60.32
71.43
261
77.22
40.30
56.72
71.64
82.09
262
76.40
25.00
46.67
75.00
85.00
263
73.53
20.31
45.31
65.63
79.69
平65
82.04
40.30
64.18
83.58
92.54
平66
83.62
40.91
71.21
84.85
93.94
六、建议
1、第14题近似数改为更为合适一些。
近似数精确到()A.十分位B.个位C.百位D.千位
2、平时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蓝本,深度挖掘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