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4页,第Ⅱ卷第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到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第Ⅰ卷时,将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上。 2、答第Ⅱ卷时,将所答内容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对应的题号上。 3、请各位考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如有抄袭作弊等行为,一经发现,该科成绩做零分处理,取消择优资格并全级通报。 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6分。) 过去两年,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使全球经济转暖,贡献最大的除了美国经济,还有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世界影响中国,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2小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哲学就是对经济生活的概括B.哲学对经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源于具体的经济生活D.哲学与我们的社会密切相关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由此可见()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B.哲学阐述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哲学指导下进行的 3.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正确的理解是() A.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佛家俚语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 5.xxx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是xxx同志长期以来坚持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的理论成果。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哲学是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 C.社会越复杂人们的哲学思想就越多D.哲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越来越正确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7.“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一致的有() 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人们思维总结出来的⑤.尽信书,不如无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8.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xxxx-xxxx年是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的第三期工程阶段,第一第二期工程已完成的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9.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这表明了()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0.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11.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12.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神不过是一个噩梦,不过是人想象的、仅在人的幻想中存在的东西罢了。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A.神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的观念是人的头脑自生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人间根本没有的新事物 C.神的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某种原型’的一种主观映象 D.人与神二者不存在性质的不同 13.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独特“思想实验”,不是在实验室中,而是在抽象思维中进行的,所使用的不是现实的仪器设备,而是严密的逻辑和数学的推导。这种创造性的科学想象获得了成功。这充分说明() A.意识活动不仅能“复制”客观对象,而且能进行主动创造 B.并非科学的抽象思维活动都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 C.不进行主观想象,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D.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源泉是意识的能动性 14.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③.全国大学生辩论赛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⑥.《xxxx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⑦.学生在教室里听课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⑩.小行星撞击地球 A.①②⑤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④⑥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5.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这个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的变化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6.xxxx年8月7日,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水吞噬。据抢险指挥部的有关人员的介绍,此次矿难所带来的积水是1500-xxxx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存水量。据专家分析,这次透水煤矿还连接着几条地下水系,抽水的同时,地下水也同时得到补充,要抽干矿井里的水至少需要600天。这说明() A.世界上还是有不可认识的事物B.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 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D.人类的实践活动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17.xxxx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峰会发表《宣言》,在宣言中呼吁国际社会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专家认为,新安全观的思想已不仅成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内涵,也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我国提出新安全观的哲学依据是() 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决定意识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9.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产生的条件有() A.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其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其产生的阶级基础 C.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是其阶级基础 D.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条件 21.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2.改革开放之初,“孔雀东南飞”是劳动力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动的最好写照;而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这一现象说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运动的事物是无章可循的 2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B.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24.苏州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通过兴办开发区吸引众多世界著名企业的进入,使苏州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当不了市场的主角,就做一个优秀的配角”,加工工业的发展使苏州实现了无品牌发展的奇迹,跻身全国GDP十强城市之列。苏州的发展战略说明() A.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C.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5.对已经实施5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说,“内蒙古现象”不啻为一个奇迹。所谓“内蒙古现象”,是指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依靠政策和自身努力,在区域内迅速形成投资、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经济迅猛发展,增速名列全国前茅。这说明() A.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B.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 C.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6.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中国又开始向太空伸出更为广阔的触角。xxxx年10月12日上午9时多,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项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中国首次探月活动将在今后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上述材料体现了() A.只要愿意做,什么愿望都能实现B.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第Ⅱ卷(主观题共4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1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注意答题格式,答题思路要有逻辑性并且卷面要保持整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7.我国“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规划和建设,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8.最近我国浙江省一位女中学生发现了一颗“近土”小行星,这说明了什么?(6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2分) 29.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4分) 30.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句知道毛病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6分。)题号123456789选项题号101112131415161718选项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24分。)题号1920212223242526选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7.我国“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规划和建设,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8.最近我国浙江省一位女中学生发现了一颗“近土”小行星,这说明了什么?(6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2分) 29.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4分) 30.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句知道毛病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6分。)题号123456789选项DBACACADD题号101112131415161718选项CDCAABDBC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24分。)题号1920212223242526选项BDABDABCDACADABDBDBC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7.参考答案要点: (1).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3).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
(4).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8.参考答案要点: (1).世界具有可知性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四、辨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12分) 29.参考答案要点: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2.5.5) (2).人在自然灾害中确实无法抗拒,显地渺小。但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 (3).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发现、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4分) 30.参考答案要点: (1).它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同时,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我们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