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文件请点击具体栏目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D.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2.阅读下表,对表解读正确的是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
比例占工业资本
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
比例
193716%4.4%7.3%
194258%78%49%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 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经济特区重庆,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B.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C.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温州市,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5.一位青年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要认真学习党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请判断一下他的党龄最长可能有
A.10年 B.15年
C.17年 D.20年
6.阅读下列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①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②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
④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8.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申报》
A.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9.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11.“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nbs
p;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13.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xxx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14.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光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到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15.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16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第二卷:非选择题(52分)
二、主观题:17题20分,18题10分,19题22分
17.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美国政府开支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各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作出这种举措的原因和目的。(4分)
材料二西欧部分国家社会福利支出与其他社会支出对照示意图(1970年)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美欧在同一时期在社会福利方面支出情况有何差异?(2分)
材料三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德国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的内涵。(2分)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及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材料四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5)依据上述西方社会民生政策,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
18.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10分)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2分)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1978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哪一次重要会议开始?这次会议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了怎样的调整?(2分)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3)请列举出一个特区,并说说特区的作用。(4分)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1978年3642亿元第15名
1990年18668亿元第10名
xxxx年99215亿元第6名
xxxx年568845亿元第2名
(4)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19.(22分)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
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二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高一历史6月月考参考答案
选择题
17、(1)趋势:减少社会公共开支,扩大社会福利保障支出(2分)。
原因: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进入“滞涨”阶段;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美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国内通货膨胀、失业现象严重,民众生活困难,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强(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2分)。
(2)差异:美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比欧洲国家多(2分)。
(3)内涵:“人文价值”(或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平等的内涵(2分)。启示: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言之成理即可,2分)。
(4)发展变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也可)。(4分)
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2分)
(5)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2分)
(2)示例1:
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
示例3: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