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
源学科吧ww
w.5YkJ.Com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文处于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本学期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复习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思路,知道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描写下大雪的经过,同时展开联想,来表达自己关心农业生产为来年的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2、复习巩固读写训练项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事物和联想”、“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等读写技能。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下列词语:骤然、辽远、纷纷扬扬、瑞雪兆丰年等。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至6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雪后景色”和“联想瑞雪兆丰年”这两部分,因为“雪后景色”既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又突出了课文的中心;联想部分既说明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又是体现读写训练项目的内容。再加之,《大纲》对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借雪景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与赞美之情融进了“雪景”与“联想”之中,因此这两段就成了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遗词造句,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作为本篇课文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场雪》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什么呢?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在学生理清了文章层次后,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运用谚语,导入新课。
根据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谁能接出老师所说的谚语的下半句:“冬天麦盖三层被”。这里的“被”是指什么?“枕着馒头”是什么意思?这句谚语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总结出:“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雪这种自然现象,认识雪与人的情感,雪与馒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且明确了学习任务。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的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而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凭自己的经验说说,一夜大雪后,早上推开门一看,你是什么感觉?那么我们作者是怎么给大家描述的呢?”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