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才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今天我的说课就是日本清冈卓行的美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下面我分五部分说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都属文艺论文,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本课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即残缺美。
2、教学目标:
学生在上学期赏读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阐述了美是邂逅所得及艺术源于生活的美学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学生在学习美学知识方面的深入与延续。根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文章的残缺美,把握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审美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深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通过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教师注意及时纠偏,并引导话题的走向。
以本文为契机,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教学时围绕维纳斯雕像,介绍和本文作者观点相通的中国画的虚实相生的原则,结合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贯穿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学生对她的欣赏将会提升审美品位。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在语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作为难点之一;难点之二则是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断臂维纳斯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残缺的艺术品都是美的。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欣赏品味法:课文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审美点,以蒙娜丽莎与胜利女神为衬托点,以齐白石画为深入点,以自然残缺美为延伸点,以人生的残缺美为德育点,这些抽象的理论都以图片的形式来进行直观地学习,形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细细品味。
2、自读探究法:由于本课是自读课,因此课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为主。找出问题,看书筛选信息解答。
3、自由讨论法:如何为断臂维纳斯复原,学生会各持己见,这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在拓展深入时,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这就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体现,这个问题也会引发争论。讨论时教师可加入自己的观点,也可留下空白,由学生自己甄别。
4、讲练结合法:在品味了断臂维纳斯后,又浏览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几幅胜利女神的远近的雕像,让学生写一个片断,进行审美练习。
教学手段:本课将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首页:断臂维纳斯的美在璀璨的卢浮宫的衬托下更显得庄严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将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出卢浮宫三宝,配上了《雪绒花》的音乐,意境很美。在拓展深入中,有齐白石的绘画,有当代摄影作品,有残疾人的几幅图片,以此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残缺美在艺术及人生中的体现。最后的审美练习也展示胜利女神的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韵美。这些图片的应用将和本课对美的阐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美的教学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六个环节
(一)导语:由巴黎引出卢浮宫三宝,从而顺理成章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卢浮宫镇宫第一宝——庄重典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它有美丽的塞纳河,有经典的艾菲尔铁塔,有绚丽的小区广场,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二)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课文探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补充总结为以下六个
1、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维纳斯失去双臂后,获得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抽象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赞成复原双臂?
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复原计划,告诉我们你心中完整的维纳斯是什么样的?
6、维纳斯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吗?
这六个问题由学生品读课文,讨论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我国古代绘画中体现了空白艺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齐白石画虾,他只画虾的动作,而空白处观赏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
“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虚实相间的艺术。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相间的艺术,可展示几幅古画,与学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学生出示两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间》是一幅摄影作品,一只高脚酒杯破碎的一刹那,蓝色的液体流出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影壁”在顶部特意设计成了残缺。这些都是残缺美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而在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如何表现的?
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用意志创造了美。
教师引导升华本课: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审美练习
中国古代读书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读进去,也能跳出书中观点的束缚,现在就让学生走出清冈卓行的思维空间,重新审视维纳斯的美。学生除了残缺美外还可以看出这座雕像的形体美和庄严典的神韵美。用课件展示板书:
1、完整的艺术美。
2、完美的形体美
3、古典的神韵美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她的神韵美。俄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斯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伟,坦荡而又自尊,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师启发学生: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然后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傅雷的《蒙娜丽莎之美》),学生找出描写画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语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帜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最后要根据上面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一个片断写作练习,学生仔细看《胜利女神》的雕像,欣赏《胜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业:阅读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四、说板书
米洛斯的维纳斯
必须失去双臂——才有无数双玉臂
残缺美不能复原双臂——“有”限制了想象人生?
只能失去双臂——双臂可千变万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而对艺术的审美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的人索取。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这种美的指向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以上《《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