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荷塘月色》说课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我所要说课的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册第课《荷塘月色》。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㈠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篇课文,属于重点阅读和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散文,是典型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必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㈡教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品位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诵读和分析《荷塘月色》第四段的遣词用句来体会。

①细腻传神的语言风格。

②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领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对通感这一修辞手法的掌握领会。

二、说学生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从朱自清的《春》到《背影》,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见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三、说教学策略

教与学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指导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为此,我将教法设计为:对于如此美的散文,我计划采用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用图文并茂的画面和配乐朗诵营造情境氛围。学法设计为:以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为主,一读,读课文;二看,看录像;三议,互相讨论;四读,读课文。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从三个维度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如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3、名家评说4、播放录像读课文5、词语品评6、语言实践7、总结

目标定位赖于教材分析,学情了解,而教学目标的完成则有赖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导语设置从《匆匆》的朗诵入手,采用音乐渲染气氛,联系原来曾学过的知识,并用郁达夫的评论来引出作者朱自清,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抒情的格调为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奠定良好的基调,作者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会深深感染学生,增加学生求知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名家评说这一环节,我引用王哲甫、郁达夫、金志华对朱自清的语言文字的评论,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朱自清的语言风格,领略到了其文字之美,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引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他的语言之美的兴趣。

接下来播放荷塘美丽景色的录像并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视、听、感觉中充分领略美。“题好文一半”对《荷塘月色》这一课题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里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里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等教学方式要在这里充分使用。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第4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词语品评部分是本课重点。教师给出问题,问题1:针对景物特点来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找出写了什么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并找出每一景物的修饰词,通过讨论来赏析其中的美,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

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教师在每一种景物的讨论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2:让学生把用到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找出来,体会每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好在哪里。许多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句子的形象恰当,充分地体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句子运用通感,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通感这种修辞,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师要多举例子来加以说明,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后面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我安排了通感的练习,让学生把某一时刻的感受用这种修辞表现出来,对知识加以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作者的淡淡喜悦之情,最后对画面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

作业布置为写一篇描写某处景物的小作文,并填写表格,把学习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将学习的知识巩固。

本节课我运用课件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载体,整节课容量大,教学情境美观,并能存储课堂交流信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而不是要死定具体的步骤。应不断用目标来追问,澄清思路,努力使细小的环节都指向主题。我本课的设计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符合大纲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以上《《荷塘月色》说课》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荷塘月色》说课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荷塘月色》说课》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