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社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
本课说明: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针对单元教学目1和目标3)
2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注意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谈,不能泛泛而论,进而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单元教学目标2)
3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郊游)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首诗歌的情境中,第一段能熟读成诵。
二、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三、鉴赏本诗第一段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尝试着运用某些艺术手法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关键课前有充分的朗诵预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采用背景音乐古筝曲)
2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李白。因为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教师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本篇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简历如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教师过渡: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名篇《蜀道难》。
3与学生交流背景资料:(课前布置的这项作业是有意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因为诗歌鉴赏首先就要知人论世,所以训练学生这种意识,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基础。)
1《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写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2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很多是诗人的想象,因此这首诗被誉为“奇之又奇”的乐府诗。3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种说法)
教学具体过程
一多种形式诵读,整体感知全篇
1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首先将难字、易读错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其次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大体读懂诗意,将不能理解的语句挑出来,小组同学间探讨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质疑。
(因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