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博客:http://guoyanfeixiang.blog.163.com/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说课稿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8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冕先生《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的第二部分。选文结合诗歌特点,通过援引实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确切意义上以想象为主要方式的再创造”这一主张,可作为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篇佳作来学习。依照教材编写体例,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造性阅读”训练。研究表明,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这恰好趋向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但一般青年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是这样。这正是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纯正的读诗趣味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阅读、理解、欣赏优美的诗歌,会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趣味变得更加高雅,心灵变得更加美好。可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同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其它的阅读能力。所以,虽然作为自选阅读课文,本文也值得花大力气去品味。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教学定位为诗歌鉴赏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提升课,阅读综合能力——创造性阅读训练、拓展课。为了使老师想要教的内容与学生想要学的内容相匹配,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求、内在心理需求,教学整个过程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线,并确定了下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知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的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文章援引的诗歌及所涉及到的作家;了解谢冕的有关成就及主张;掌握新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
智能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进而逐步形成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学生应该能够逐步学会提取并理解文章的关键字、句;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利用工具(包括工具书和网络等)检索、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产生欣赏诗歌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进而养成阅读诗歌的习惯。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设计需在注重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将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即时目标与延时目标相结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相结合,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结合。)
教学重点
培养自发阅读诗歌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诗歌的习惯,提升阅读诗歌的能力,创造性地阅读诗歌。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对诗歌产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提高鉴赏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研读,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已经深入人心。但要真正实现它,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还存在以下障碍:1.师生传统理念与习惯制约——大家已经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2.学生惰性思想制约。因此在教学中宜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内在阅读需求与动机,使老师要教的内容与学生要学的内容相匹配的基础上以学生自读研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展开。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拓展)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阅读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借助工具书掌握新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利用工具,熟悉文章援引的诗歌及所涉及到的作家等,了解谢冕的有关成就及主张;复习掌握诗歌的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不安排课文文本阅读以制造课堂教学“陌生化”效果)
二、课堂教学
(一)新课导入(在多媒体呈现《涛声依旧》的音乐中拉开课堂教学序幕)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一曲《涛声依旧》以优美的旋律深情地倾诉着漂泊游子的感伤与沉思,自问世以来,久唱不衰,成为大陆流行歌曲的经典作品。不知大家可否知道,其词曲作者就是我国著名音乐制作人陈小奇,歌词蓝本就是流传千古的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可否认,在深刻理解诗歌原作的基础上结合人生体验,大胆想象、创新是陈小奇版《涛声依旧》成功的关键。那么,对于诗歌,我们该如何阅读、赏析、创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谢冕先生的《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的第二部分《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聆听大师的回答吧。
(导语设计既从学生喜爱流行歌曲这一现实情况入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同时,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激趣、导学)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出示课件)
⒈略读文章,找出作者援引诗歌。(训练略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
⒉速读文章,思索文章援引以上诗歌目的——为了体现什么鉴赏方法。(训练速读、提炼关键词能力)
《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诗歌欣赏需要“想象”《老马》——“泡”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情思、韵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
《口供》——“猜”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
(师生一起完成板书)
⒊再次速读文章,关注文章标题和首尾,概括文章主旨,理清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