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几何教学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感知——探究”的教学模式,运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操作活动”贯穿于学习始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讨论,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诱发新知
在复习部分,我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图形。然后提问:“屏幕上都有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回忆。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由6个(3色)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看看能围成一个什么形体?学生操作后我再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由6个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3色),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从而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由面到体的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二)操作演示,探索新知
在操作演示和探索新知部分,我是分这样几个步骤来进行的: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3.归纳并记忆长方体的特征。4.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5.认识长、宽、高。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方式,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概念。在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要讨论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比如: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可以分成几组?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在数面和棱的多少时,我先让学生自已数,然后再过渡到在老师指导下有规律地数。我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
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你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每个面画出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有的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有的棱画成了虚棱?”然后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物体的图形,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反馈新知
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直观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与练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综合练习:深化长方体的特征,并进行实际应用。3.想象练习:让学生由一点想到相交于这一点的三条棱,由相交于这一点的三条棱想像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由三个面想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三个面。这组想象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四)总结全课,发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到的?”接着我用电多媒体出示了一个残缺的长方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剩余部分说出这个物体原来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左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一边回答,我一边用电脑演示)
然后我提出:“现在老师要把它的高度升高9厘米,看看这个长方体的高变成了多少?(15厘米)当长方体的长、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