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
2、地位和作用
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两线四角承上三线八角启下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计
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
(一)
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
(二)
1、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2、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难点: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正确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中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等。
(二)学法:以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在这节课中使用的学法主要有: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观察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五、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1.复习提问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指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2)对顶角和邻补角,是指两角之间的(位置关系)。
2.观察图形、提出问题:
1)直线a、直线l相交于点P,构成几个角?有多少对对顶角?有多少对邻补角?
【四个角、两对对顶角、四对邻补角】
2)又有直线b与直线l相交于点Q,构成几个角?有多少对对顶角?有多少对邻补角?
3.今天我们在三线八角(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中研究两角的位置关系。
教法说明:顶点重合的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很熟悉,以此过渡到顶点在一条直线上且不重合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容易接受,这些角也是与相交线有关的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相交的又一种情况。认识事物间是发展变化的辨证关系。
(二)尝试指导,学习新知
1、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6页的内容。
2、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提示及小组讨
论完成下列表格。
角的名称位置特征基本图形图形结构特征
同位角
在两条直线的
在截线的
形如字母“F”
(或倒置)
内错角
在两条直线的
在截线的
形如字母“Z”
(或反置)
同旁内角
在两条直线的
在截线的
形如字母“U”
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两旁找内错角,因此在“三线八角”的图形中的主线是截线,抓住了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