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平移的第一课时。
从以下四方面说。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大纲新增内容之一,是教材中引入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既可以作为平行线的应用,又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图形变换进行探索。
前面章节所学的“图形的初步知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使学生对图形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限于“静态”,学习图形的变换使得学生以“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图形,是一次认知角度的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变换和相关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载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和理解平移的基本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数学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欣赏、运用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性质。
难点: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及平移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完“图形的初步知识”,“相交线与平行线”,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图形,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认识到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点的平移,图形的运动实质上是点的运动。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主体教学法: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二)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观察小朋友滑滑梯的图片。
提出问题:在滑滑梯过程中,小朋友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吗?运动距离呢?
2.再观察一组图片。
思考:这些图形的运动过程与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过程,是否有共同点?若有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题的引入采用“滑滑梯”的情境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的体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后安排缆车运动、传送带上的箱子等是为了多方面的提供实例,丰富学生的认知,引出课题。
(二)观察分析理解新知
(1)议一议:⑴在传送带上,如果货物箱上的A点向左移动50cm,其他部位会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⑵通过以上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平移?
(2)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思考回答归纳出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设计意图: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过程,从而顺利、准确地掌握平移概念的两个特点。
(3)通过做一做、说一说题目进一步认识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形的比较、辨析;通过举例、相互评价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平移概念本质,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通过观察小房子、四边形的平移,同学分组讨论探究平移的性质。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讨论中交流,在讨论中互补并完善平移的性质。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平移变换的作图:
1.学生在网格中作图。
设计意图:按照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先利用方格作图形的平移,既是对平移的应用,也为后面图形平移的尺规作图进行铺垫。
2.利用平移性质尺规作图。
设计意图:利用转化思想,分解图形,使知识产生迁移;利用图片转化难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总结图形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
3.练习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落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