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7.6曲线和方程(1)
四川省德阳中学——左曦6380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复习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直观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概念的复习引入,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几何问题可以转化成代数问题来研究,真正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分析:因为学生已有了用方程(有时用函数式的形式出现)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现在要进一步研究平面内的曲线和含有两个变数的方程之间的关系,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引入课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在概念的探索过程中采用了举反例的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即例题的设计方面,着重巩固对概念的两个条件的认识。
2、教学重点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本节课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学生容易对定义中为什么要规定两个关系产生困惑,原因是不理解两者缺一都将扩大概念的外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用方程表示直线,抛物线等实际模型,积累了感性认识的基础,所以可用举反例的方法来解决困惑,通过反例,揭示“两者缺一”与直觉的矛盾,从而又促使学生对概念表述的严密性进行探索,自然地得出定义。为强化其认识,又决定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解释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工具来分析实例,这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通其法、知其理。)
3、教学难点
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因为学生在作业中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通常在已知曲线建立方程的时候,不验证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曲线上,就断然得出所求的是曲线的方程。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设计了三种有层次的例题:例3是概念的直接运用,例4是证明曲线的方程,例5是概念的逆向运用。通过这些例题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二者”缺一不可。)
三: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知,在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已有了用方程(有时用函数式的形式出现)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现在要进一步研究平面内的曲线和含有两个变数的方程之间的关系,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对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不理解“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和“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这两句话在揭示“曲线和方程”关系时各自所起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只能是初步领会,要求学生能答出曲线和方程间必须满足两个关系时才能称作“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两者缺一不可,并能借助实例指出两个关系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
附件下载:
高中数学7.6曲线和方程说课设计.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