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数学《反函数》说课稿获奖范文(5)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作为一名教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希望这篇高中数学《反函数》说课稿获奖范文5.56KB能给你启发!
反 函 数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天鸿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①函数的概念
   ②y=f(x)中各变量的意义
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 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是函数S=vt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板书课题
  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
  1.问题组一:
  (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
  (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
  (2)由,已知y能否求x?
  (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
  (4)与有何联系?
  2.问题组二:
  (1)函数y=2x1(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
  (2)函数(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
  (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
  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
  (教师点明这样的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其特点)
  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出发,抽象出反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这两组问题,为反函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利用旧知,引出新识,在"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直观的粗略印象,为进一步抽象反函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归纳定义
  1.(根据上述实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反函数的定义)
  函数y=f(x)(x∈A)中,设它的值域为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j(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j(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j(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j(y)(y∈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考虑到"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的习惯,将中的x与y对调写成.
2.引导分析:
1)反函数也是函数;
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
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
4)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x=f(y)的值域、定义域;
5)函数y=f(x)与x=f(y)互为反函数;
6)要理解好符号f;
7)交换变量x、y的原因.
3.两次转换x、y的对应关系
(原函数中的自变量x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y是等价的,原函数中的函数值y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x是等价的.)
4.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函数y=f(x)
函数
定义域
A
C
值域
C
A
四、应用解题,总结步骤
1.(投影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3x-1(2)y=x1
  【例2】求函数的反函数.
(教师板书例题过程后,由学生总结求反函数步骤.)
2.总结求函数反函数的步骤:
1°由y=f(x)反解出x=f(y).
2°把x=f(y)中x与y互换得.
3°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简记为:反解、互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例3】(1)有没有反函数?
  (2)的反函数是________.
  (3)(x<0)的反函数是__________.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反函数的定义,学生有针对性地体会定义的特点,进而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反函数.在剖析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并对数学的符号语言有更好的把握.通过动画演示,表格对照,使学生对反函数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消化理解.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的步骤上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题目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定义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
五、巩固强化,评价反馈
  1.已知函数y=f(x)存在反函数,求它的反函数y=f(x)
    (1)y=-2x3(xR)(2)y=-(xR,且x)
    (3)y=(xR,且x)
  2.已知函数f(x)=(xR,且x)存在反函数,求f(7)的值.
五、反思小结,再度设疑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反函数的定义,以及反函数的求解步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将在下节研究.
(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进一步强化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反函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具体实践中可采取同学板演、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六、作业
习题2.4 第1题,第2题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
  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用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研究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研究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高中数学《反函数》说课稿获奖范文(5)》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高中数学《反函数》说课稿获奖范文(5)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数学《反函数》说课稿获奖范文(5)》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