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的教学设计遵循“问题—发现”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准备用一课时完成,准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简析
1、本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②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南北战争的起因。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②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以及由此决定的南北战争性质、结局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一因多果关系的认识。
②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③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酷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②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③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取消了黑人的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内战没能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包括印第安人等)的种族歧视目前仍然存在。
三、过程分析
1、课程导入: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能期望联邦解散,我不希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主张为维护国家统一,应尽快解决美国的奴隶制问题,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林肯做为共和党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的课题是:美国南北战争。
2、过程简析:
本课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先是战争的爆发,概括了南北战争的起因和战争初期北方处于劣势的情况。后以北方的胜利为线索,着重叙述了林肯政府的作用、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南方奴隶主与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一起携手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取得了胜利,为美国走上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道路共同发挥了作用。但是南北战争时,双方却变成了敌人,这是怎么回事?换句话说,只要弄清了南北战争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但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结局、战争的作用,甚至连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和战争以内战形式出现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林肯政府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而采取了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两个措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使北方在内战中扭转战局并迅速取胜,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但是,林肯却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处理好本课主要内容之间的联系,很好地落实知识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目的所在。3、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①你怎样评价林肯的历史功绩?他为什么受到后人的爱戴和尊敬?
②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重要影响。
③比较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④美国南北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四、教法分析
针对九年级学生对南北战争的原因、意义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运用浅化机制和问题—发现教学法原理,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课本及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结论”的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论从史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自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历史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依据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情节性等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战争的原因,运用图片和材料等教学手段,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其展开讨论,一则可加深印象,二则可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适当延伸迁移,将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4月——1865年4月)
一、原因: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南方: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
二、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三、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四、过程:
1、开始:南方挑起内战,北方失利(1861年4月)
2、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3、结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1865年4月)
五、意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