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题说明:
(1)分析本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18世纪以来的300余年,是人类历史的巨变期,人类文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1662-1795)的130余年,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最后一个盛世,史称康乾盛世。然而,同时期的西方工业文明勃兴,各种领域中的革命推动着社会的现代转型。所谓盛世只是在中国农业文明的传统体系下的发展极致,盛世的繁华之下隐藏着社会的深刻危机,近代中国悲剧性命运的历史根源已经深埋于此。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之作深入的思考,中国在康乾盛世期间,已经潜伏着衰落的因子,未能跟上世界近代化的历史潮流。从而引导学生吸取历史教训,抓住历史机遇,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2)从高考角度说明设置本专题的意义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认真总结康雍乾三朝的得失,尤其是它的失,正确认识康雍乾三朝的得失,有助于加强加快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专题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有题目涉及,是一个重点考察的知识块。从考试目标的测量来看,是一个相对容易撷取材料和检测学生能力的区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具备高考要求的各类能力目标,尤其是培养学生比较史学方法和多层次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从学生学习角度说明设置本专题的重要性本专题是落实“两纲”精神的有效载体,可以充分挖掘两纲精神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基本走向与同时期世界历史的潮流相比较,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又能通过中外对比,感悟和理解清王朝由盛转衰的问题所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人类历史和国际社会,转而反顾本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二、知识结构梳理1.纵向考察:国家统一;人口增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团结;统治勤勉;疆域辽阔;“欧洲文化热”。2.横向比较:西方中国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外交:对外贸易、殖民扩张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思想文化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建立、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厉行文化专制:文字狱、乾嘉考据学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专题复习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针对第二轮复习概况,确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康乾盛世的成就表现和在18世纪世界中的地位。2.知道康乾盛世形成与转衰的原因。3.通过康乾盛世成就的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4.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康乾盛世,培养学生比较和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和解读文本来了解康乾盛世的成就表现与世界地位。2.通过比较史学运用,从横向角度辩证多元地认识康乾盛世。3.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纵向角度对康乾盛世成就的了解与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吸取历史教训,抓住历史机遇,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五、重点、难点教学说明:重点、难点:如何在18世纪的世界变局中客观全面地考察康乾盛世?重点、难点说明: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康乾盛世是值得称颂和自豪的,它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都有显著发展,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确实值得赞扬,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却不宜夸大评价,“在中国它是盛世,在世界上它不是盛世”。18世纪中国和西方存在多方面的差距。这决定了两种文明的不同性质和发展轨道,一个是资本主义的青春,一个是封建主义的迟暮;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当西方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正沉醉于旧有的统治秩序,沉醉于旧有的繁荣的情况之下,已经远远的落后于世界。既然落后于世界,很自然的蕴涵着问题,盛世蕴涵着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六、教学方法与策略一为史料解读,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带领学生解读各类文本和史料。二为史学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史学方法应用,形成历史意识和思维品质。七、学生学习训练题选用1、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主要障碍是:①地方割据势力②西方宗教势力③外国侵略势力④民族分裂势力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2、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06年高考第13题)①避暑山庄 ②道光皇帝 ③军机处 ④《红楼梦》 ⑤吴敬梓 ⑥《国闻报》⑦《四库全书》 ⑧时务学堂A、①②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⑧3、“走西口、闯关东、湖广填四川”都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历时几百年。发生的高峰时段是在清初,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动荡,逃避满清民族压迫B人口增加,人多地少生活贫困C国家统一,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域外粮食品种引进,开发边疆4、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5.下表1501—1840年中西科技发明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中错误的一项是:年代科技发明总数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401~1000年453271%1329%1001~1500年673857%2943%1501~1840年472194%45396%A.中国文字狱、八股取士钳制科技文化的发展B.专制制度、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外交上闭关自守使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断绝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侵略中国二、材料分析论证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家戴逸指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质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语卷》问题:1、被迷雾笼罩着的“康乾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实质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又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二)、木乃伊般的天朝上国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后果是写道:“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自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2第3页)(1)“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指的是什么?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这种“与外界隔绝”政策得以在中国推行的根源何在?(3)怎么理解这个“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自然要解体”?(三)、“中国文化热”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空前的中国热,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1)简述欧洲“中国文化热”出现的背景。(3分)(2)“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3)从何时起中国开始失去世界领先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国内国际原因有哪些(5分)(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