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教材分析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蕴涵的信息量比文字还要多,并且有考查“选取”的功能,学好地图可以为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坚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节课意义十分重大。
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①初断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②学会运用比比例尺计算图上两地间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2、能力目标:①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②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③熟悉常用图例和注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领会并掌握学习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①比例尺的计算和表示方法;②在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2、难点:①比例尺大小的辨别及其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②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确定依据(学情分析):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些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应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辨别,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探究而建构形成的。它认为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保障;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所以本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法为主,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学过地球仪,出示地球仪和地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使用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完成下表。
比较项目地球仪地图
相同点作用
制作
形状
优点
缺点
(二)讲授新课:
首先教师展示多幅地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那些内容。学生读图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关于地图三要素的教学过程具体设计的如下:
1.比例尺:
学生读图1。22台湾岛图
小组讨论:①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②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③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④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表示方式?试在地图册上找出这几种表示方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做一些适当补充,师生共同小结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公式,并用表格列出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例子
线段式
数字式1:4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再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1.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为6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

0B.1:xxxx00C.1:xxxx000D.1:xxxx0
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xxxx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C.
然后同学们读图1。37中国地图和1。38北京地图,根据表格列出的项目比较这两幅地图:
比例尺的大或小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中国地图
北京地图
从而得出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与地图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以上教学通过用直观、形象的地图来比较,不仅仅易于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不强的初一学生接受,他们还能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方向:
地图上方向的辨别特别是在经纬地图和指向标地图辨别方向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部分的教学仍然以学生读图活动为主,配上练习,练习→讲解→掌握→再练习巩固,以求学生能在“练”中理解,能在“练”中学会辩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由易→难,由浅→深,由普通→特别,因此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也从一般开始:
①一般情况下,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练习 
②出示同一幅地图,加上指向标,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间的差别,指出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为北方,还是同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再做一遍.

教师可适时引导解题方法:利用指向标平移法
你掌握了吗?再来练一练:
③展示地球仪a.复习提问: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AB指示___方向,BC指示___方向

b.再一步一步深入引入到:同一条经线或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方向应该怎么辨别?
图上A在B___方向
C在B___方向

c.最后提出:假如这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B和D
,那又该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呢?
D在B___方向
引导学生根据a、b,分解经纬线即B在D的北方、西方,综合得出B在D西北方向来解题。
练习运用:
完成练习后,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
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到图例间的细微差别,如洲界与国界,使同学们在短时间里能迅速学会看图例及注记等。
为了更快地使用地图,同学们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四、知识梳理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达方式 线段式:如 
数字式:如1:4000000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大小比较: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2、方向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符号文字数字

>五、达标反馈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名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充分说明了动手、动脑的价值。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开手脚,组织学生课堂活动讨论、自己小结,教师在整堂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设计的一些课堂小测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并马上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反思,为更好地学好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你会读图了吗?运用你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解答下列各题
1.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2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0B.1:xxxx00C.1:xxxx000D.1:xxxx0
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
3.如图,点a(0°,20°W),点b(20°N,20°E),a在b的方向是 (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4.读某区平面图,回答问题.
A.耕地位于桥梁的______方向
B.村庄位于耕地的____  方向
C.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下图A至L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
六,作业布置:
1.根据你所学的地图知识,为我们的教室绘制一张平面图。
2.正确辨别方向,是人类在野外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无论是在茫茫的大海上,还是在浩瀚的沙漠里;无论是在崇山峻岭之中,还是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人类都要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方向。除了利用地图来辨别方向,想想你还有什么方法来判定方位。

    以上《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