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蝈蝈和蛐蛐说课稿”这篇音乐说课稿由学科吧(jsfw8.com)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音乐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一、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人音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京韵。
二、目标与策略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京剧,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引导、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准确表演《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充分体会国粹的艺术魅力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四、教学重点
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五、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谈话交流:
我与学生交流学习歌曲的方法,同时加入肢体动作,以此来告知学生“听”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聆听感受:
播放两段京剧名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学生感受,自由谈论其看法。我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聆听从音乐节奏、速度、情绪、表演、伴奏乐器等方面初步感受京韵,并且通过他们的回答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对音乐的分析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对音乐“品头论足”是放飞思想,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了“品头论足”就是一种很好的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与不同已是其次。
3、兴趣再激:
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说唱脸谱》,师生共唱,让学生再次感受京韵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也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表演教学
1、聆听范唱: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自主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对这首京歌的一些认识。这个环节中我没有预设、没有固定问题来让学生回答。我是想,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以及关注点也都会有所不同,所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拓展她们的想象力,发展她们的求异思维,提高学其创造能力与听辩能力,对各个处理方案做出客观评价,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发现,总结自己对这首京歌的初步认识。
3、歌曲学唱三步曲:
第一步自我介绍
第二步吹牛皮
第三步看结局
我是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来学唱歌曲的,通过我的语言及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想象、模仿,将爱吹牛皮的蝈蝈和蛐蛐的形象逼真的表现出来、演唱出来。还让学生设想结局并且利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加入京剧动作表演的演唱方法,不但降低了歌曲学习的难度,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会、掌握了歌曲。在这里我着重要的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语言。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
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的魅力。
(1)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肢体语言更是音乐教学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音乐的学习、感受与体验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表现魅力。
(三)拓展提升
通过我的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剧种之多,并让学生观看一段戏曲小擂主的介绍以及她们的表演视频,通过学生对她们的崇拜和赞赏的言语,再次激起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四)小结作业
在课的最后这一环节,我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表演,并口头给学生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一段戏曲,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学,对戏曲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能将她们对戏曲的热爱之情继续发展下去。
更多音乐说课文章,请访问中国学科吧说课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