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的歌谣》说课稿
一、说内容
湘版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八课《长白山下的歌谣》第一课时
二、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听赏《阿里郎》2、听赏《道拉基》3、《道拉基》的表演与创编。这两首歌曲都是朝鲜族民歌。民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审美地位.从三年级开始的每一册教材中都有固定的单元向学生介绍各民族的音乐以及相关文化.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两首歌都采用了富于舞蹈特点的三拍子。《阿里郎》曲调优美流畅、委婉缠绵,感情淳朴动人,略带悲伤的情绪,反映了人民生活的不同侧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道拉基》唱的其实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叫"桔梗",所以又叫《桔梗谣》。音乐轻快明朗,反映了朝鲜族姑娘在山野挖桔梗的生活,生动的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和《道拉基》,感受朝鲜族人民的思乡之情,了解他们勤劳、俭朴的个性。
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道拉基》,让学生体验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来表现所给人的相同和不同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这首民歌的认识。
3、能将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的有关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并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本课设计的音乐活动,增进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4、能学习模仿朝鲜族的舞蹈动作,主动参与音乐创作表演,体验朝鲜族舞蹈的特点。
5、能了解朝鲜族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道拉基》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体验
2、音乐的表现与创编
五、说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地图
六、说教法学法
以"审美"为主线,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坚持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音乐环境,采用情境创设、多媒体演示、引导、对比、合作等教学方法通过知识交流,情感激发、音乐欣赏,情感迸发、音乐创造,情感升华三个环节充分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民族音乐的美。
七、说教学过程
一、知识交流,情感激发(10分钟)
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当前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朝鲜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对其不够了解,为加深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课本外的其他方式查找有关朝鲜族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校园外的资源和其他途径为学生学习音乐服务。这样一来不仅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二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为自主学习创造了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能力的幼芽,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反映也越灵敏,记忆也就越好。课始,我会穿上一套艳丽的朝鲜族服饰,让学生观察服饰的特点,在视觉上首先带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费吹灰之力的创设了一个恰到好处且贯彻始终的教学情境。通过对服饰的观赏自然而然的将学生引入到今天的主题:长白山下的歌谣。接着我就会出示一副地图,让学生指出长白山的地理位置,然后给学生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三个方面的范围,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相互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信息和资料,使学生了解朝鲜族使用的朝鲜语,服饰为短衣长裙,有敬老爱幼之乡、歌舞之乡、体育之乡、美食之乡的美誉.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包括农乐舞、长鼓舞、刀舞、扇舞、顶水舞、巫舞等,对朝鲜族的人文和风土人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为之后的欣赏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互相沟通、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音乐欣赏,情感迸发(20分钟)
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是欣赏《阿里郎》和《道拉基》两首民歌.也是整堂课的难点.通过感受、分析、比较来把握朝鲜族音乐的特点.音乐是审美的艺术,更是听觉的艺术。在此我利用多媒体将视听结合,一边聆听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延边美如诗画的风景,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在次我采用问题穿引的方法,将每一次欣赏看作一颗珍珠,以不同的问题为线串起每颗珠子,《阿里郎》这首歌在音像资料里呈现的是朝鲜语版本的,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首汉语的版本让学生对比欣赏.同时感受两个民族不同的语言特色.过程中我分别用三个问题贯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