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学FLASH:自定义路径》说课材料
我是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编教材《布丁快乐学--阿布学FLASH》第八课第三节《自定义路径》。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移动动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为今后深入学习动画制作奠定了基础。设计时,我力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季节特点,我找到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深秋落叶作为整节课的主线。努力使课堂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自定义路径》的步骤方法,让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自定义路径的操作方法,并理解这些操作的实际意义。
技能目标:
1.通过课堂中听、看、说、做的连锁记忆教学方法的运用,训练学生快速准确记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2.加强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团结意识,取长补短,协作创新。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训练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学会清晰、有条理的表达,汇报学习成果。
2.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愉悦,最终达到善学、乐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自定义路径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探索叶落的翻转效果。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较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建立教学环节如下:
(一)沉淀旧识,铺垫新知。(二)引发好奇,传授新知。
(三)对比发现,探究新知。(四)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沉淀旧识,铺垫新知。
(也就是说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
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地基打得牢,高楼才可以盖得稳。因此上课伊始,我创设深秋落叶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所学的《移动动画》的制作方法,制作一片树叶下落的效果。通过课前练习,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旧识的印象,同时为教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引发好奇,传授新知。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在潜移默化中传授新知。)
学生的求异、探究源于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在这一环节,我运用"比较激趣"的教学方法。"同学们老师刚才也做了一片落叶,你们想看看吗?"然后让学生再对比自己的落叶,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很快找到差别,老师做的树叶是延曲线自由飘落到地面的,而自己做的是延直线或斜线下落的,效果不如老师做得形象、逼真。"那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呢?"这时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高涨了学生渴望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学生一定回答:"想。"于是我故作神秘:"告诉你们,我对它施加了一点小魔法,这片叶子下落的轨迹是我亲自为它设计的,这招你们想学吗?"学生当然非常乐意。"那么,现在我们就一同研究《自定义路径》。"
通过这段师生问答,顺利的进入到传授新知的环节。在这里我注意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连锁记忆"的新方法,强化训练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新授的操作步骤。
首先,在课前我将新授知识概括归纳形成步骤,方便学生记忆。
第一步:"我做你学"。让学生先听、先看,集中精神学习老师演示的操作步骤,达到初步记忆的目的。
此时我没有停下来急于让学生操作。而是紧接进行第二步教学:"你说我做"。要求学生把学来的、记下的大声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再次演示步骤,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这样反复两次记忆,学生已经基本可以掌握《自定义路径》的操作步骤。然后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同时提出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学案指导学习,总结、归纳操作步骤。
在学生经历了听、看、说、做的认知过程后,我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此时同学之间充分体现团队精神,互相补充、纠正。最后再由老师协助概括,形成板书。这样学生们就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新知。
(三)对比发现,探究新知。
有对比才会有所发现,有发现才会有所探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只有注意观察积累,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容易出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均衡的现象。为尽量保持平衡,同时做到因材施教,我特意在设计拓展练习时,紧跟主线,仍然围绕落叶动脑筋。在此,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力求让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安排学生继续前面树叶飘落效果制作的同时,对于进度较慢的同学让他们选择合作或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尽快完成效果。已完成的同学则要把画面加以完善,做得更加形象、逼真、有创意!这样就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我提示学生要联系生活中的落叶,看一看,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我意图在学生完善作品的同时,拓展思维,对比思考。相信有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真实的树叶下落并不会如此的平稳,而是带有翻转的效果。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随之而来的便是我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分析问题、寻找答案。一部分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同学也许正处于一片茫然,因为他们心中正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是这样吗?"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所体会,我现场组织了一个小实验,站在高处将树叶抛至空中,让学生观察翻转效果。实验完毕,一目了然。顿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所有学生都急于找到实现这一效果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我仍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这时我提出问题:"谁愿意说一说,利用我们已学知识能够完成翻转这一效果吗?"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我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时地运用激励性的言语,鼓励学生们道出自己的想法。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所掌握的不同知识去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此时,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他们的思维正在向更新的高度冲击着。
由于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学生发言过后,在肯定了他们见意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更加简便的好方法。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提示,让学生到帧面板中去找答案。学生们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实现了翻转效果。而少部分落后的学生则力不从心,需要帮助。于是,我充分调动动手能力强的小组指挥员发挥协助指导的作用,帮助较吃力的学生不落队,以一帮十,既体现了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遇到新问题时,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求同学的帮助,遇到共性问题,再拿到全班来讨论、探究。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因材施教,才是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生活是学生发现新知,运用新知最好的舞台,在这里我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契机,引导他们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在探究、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学以至用最为关键。而创作的素材则来源于生活。为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创作铺路,我特别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品FLASH小动画,学生在新奇感受的过程中,我让他们在其中找一找哪部分动作运用了今天学过的内容?之后又提出问题:"看过小动画,对你的创作有启发吗?这其中的某些效果,你能做出来吗?""你打算利用新知,做点什么?"这时,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同伴的见解。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好方法,最终达成共识,再到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然后行动起来,自由选择创作方式,创作作品。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充分的发挥想象、勾画蓝图,同时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训练学生合作发展的能力。
课程接近尾声,课堂环节进入作品展评阶段,在这里我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小结的方法,意在全面充分地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时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多说优点,少些不足,换种方式提意见。例如:可以这样说:"你的构图可以再饱满一点吗?""颜色可以再亮丽一些吗?""我相信如果这样做会更好,请你试一试好吗?"等等。这些亲切婉转又极赋鼓励意味的言语,更易于学生的接受。
展评最后,教师稍作小结,多强调一些优点,个别共性问题警示全体学生。对于非常优秀的作品则需要运用手段引发全班同学表示祝贺。一部分没有完成的作品则安排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这样就使课堂中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课程结束时,我与学生共同念着陶行知老先生的一段格言"生活中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处,人人是创造之人。"师与生共同体会着、品味着,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如下:
1.增路径层
飘落 2.绘制路径翻转
3.动画、吸附
4.插关键帧
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处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尽可能的让他们保持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到会的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全文下载:说课稿《自定义路径》下载href="/jafs2015/201511/D18CD97347F4CC26.doc">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说课稿《自定义路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