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 >> 优秀教师 内容页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林子闳

林子闳,男,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达祖小学

这是一群富有激情的80后和90后,一群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一个不同地区人组成的团队,一个去世后仍不远离去的灵魂,不同的人生却选择了同一种生活,不同的理想却有着共同的希望。他们,泸沽湖达祖小学教师团队,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用知识的力量,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一扇窗。泸沽湖达祖小学是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木垮村唯一一个村小学,现在有七个年级120个学生,主要是彝族、纳西族和纳西族摩梭人。这里共有十八位老师,8位当地老师,11位来自北京全国各地的支教老师。校长林子闳来自台湾,所有支教老师都是80后和90后。

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1、泸沽湖达祖小学是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木垮村唯一一个村小学,现在有七个年级120个学生,主要是彝族、纳西族和纳西族摩梭人。这里共有十八位老师,8位当地老师,11位来自北京全国各地的支教老师。校长林子闳来自台湾,所有支教老师都是80后和90后。 

 2、说起泸沽湖达祖小学,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达祖小学原本是木垮村的村小学,2000年时由于年久失修,也没有老师,被迫关闭。800多人的村子里100多学龄儿童每天必须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去镇里的中心小学上课,大部分村民选择让孩子辍学,在家务农。

  3、2004年,台湾人李南阳和朋友游静芬来泸沽湖旅游,看到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没有上学,了解情况后,做出一个决定,辞去了台湾的工作,自筹数十万资金,在村小学的原址上,和全村村民一起复建了泸沽湖小学,李南阳任校长。

  4、两人一方面在当地召集老师,一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召集志愿者前来任教,学校虽然艰难,但逐渐发展。 

 5、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xxxx年,李南阳校长患肺癌不幸去世,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学校里的这些孩子。他没有选择将骨灰送回台湾安葬,而是将墓葬在了小学旁边。游静芬老师身体也不太好,为了让学校维持下去,她远在台湾从事土方工程工作的儿子林子闳,辞去了高薪的工作,来到了这里,接下了这份责任,成为了泸沽湖达祖小学的第二任校长。

  6、1983年出生的林子闳显得比同龄人更加稳重。由于泸沽湖是一所民办的爱心小学,林子闳每年都要去上海等地筹集资金,以维持学校的运转。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这里支教,如今,学校已经有18位老师。学校筹集的所有款项每一笔用途都会在网上公示。 

 7、随着这些年轻老师的到来,学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教孩子们绘画,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长激发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和兴趣,英语老师将国外的语言和文化带到了这些摩梭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到了山外更广阔的世界。现在,这些孩子不少都能流利地唱英文歌曲,对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了认识。而在林子闳的努力下,公益基金还为学校修建了一个电脑教室,孩子们学着在电脑上写作业,利用网络看到了更加广阔精彩的世界。 

 8、其实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并非每个老师都能完全适应。这里经常停电,条件艰苦。但这群年轻人却没有一个离开的。一个女老师还在微博上半开玩笑地说:硕鼠啊,你每天晚上来我房间闹腾,你是在“加班”吗?各位大侠,求制鼠妙招啊。可以想象,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女孩儿,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数年,需要怎样热情和力量。

 9、看到其他村子没有师资,这个团队利用休息时间,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到邻近的村子小学去为当地老师培训,将知识带给当地的老师和孩子。

  10、在达祖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学生,他19岁了,却还在读一年级。他就是林子闳和老师们在走访村里家庭时发现的一个孩子,患有严重的白化病,眼睛也看不见。他们筹措手术费,帮这个孩子去上海做了手术,让他重见光明,现在这个孩子正在学校读书。虽然年纪大了,他们还是希望用知识改变他的命运。 

 11、作为民办爱心小学,达祖小学成立8年了,成立了达祖公益助学基金,他们通过微博等手段将山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发到网上,寻求帮助,光是xxxx年,他们资助的孩子达到600多人次,。但林子闳他们发现,大部分辍学的孩子时因为家里贫困,光靠外界的资助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地人一直以务农为生,大都种植土豆玉米等作物自给自足,林子闳他们在村里包了一块地,教当地人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以提

高收入,并买来小鸡崽分发给村民养殖,养大了再帮助他们送到山外销售。村民收入提高了,也就自然有能力送孩子上学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几年过去了,支教团队仿佛成了村里的一部分。孩子上不起学他们管,村民家里遇到困难他们管,村里的经济发展他们还管。对于达祖小学的故事,当地教育局也非常感动,帮助他们解决了孩子的升学问题,如今,已经有6个孩子升入了镇里的中学。而随着达祖小学故事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教队伍中来,甚至有外国人都来这里支教过。而对于支教,他们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若要来支教,至少在这里支教一年。在村里,林子闳的一句话广为流传:“如果我们不再来,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们不需要了。”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