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延伸,是师爱、社会爱、事业爱的再现,"教师的天职是:以思维、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义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来感染教育人。"所以"培养"不是"训养",良好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基于以上理念与思考,我不让任何一个需要我帮助的学生失望,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更看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困难不是没有发现前面的困难,而是没有发现我们内心世界不可估量的潜能,对学生也是一样,老师往往最关注他们的弱项而忽略了他们潜在的能量。给学生鼓励,给学生机会,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惊奇。
我从班里一个学生的转化工作中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朱同学,是我班所有任课教师公认的顽劣学生,令所有老师头痛。主要表现是放学不按时回家,上学经常迟到,不交作业,背诵、默写从来不过关;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打瞌睡,醒来总爱扰乱周围的同学;更为严重的是“偷”班级同学的东西,甚至到外班“偷”。对于这样综合症的学生,虽说我任教二十年还是第一次遇到,入学的前一个月我可以说是一天一次小教育,两天一次大教育,可是只要是老师找到他,他是徐庶进操营——一言不发,任凭你数落,甚至连看都很少看老师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使出最后的法宝——找家长,第一次找家长,家长表示一定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事实上没起丝毫作用,他依然是老样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又去找家长请求配合。这次,我一进门还没等说几句话,家长就一把把孩子拉过来,让我看后背和屁股上的伤,并坦诚地向我道出了他们的无奈与痛苦。原来这孩子在小学时就是这个样子,经常被叫到校长室,经常被父亲打得屁股紫青,也经常被家长扒开裤子给老师看他们的教育结果。他妈妈把他在小学时写的几十张检讨书拿出来给我看,此时我的心情真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自任倒霉吧,只好带着失望的心情回来。但是处于教师的职责,我还是不能放弃他,我又连续几次去了他的家,去说服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要有耐心,细致,不知是他的父母被我的执着感动了,还是被我缠得不耐烦了,最终答应每天接送他。这样虽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起码不迟到,放学能及时回家。可好景不长,毕竟他的父母要生存,要出去打工,又不能接送他了。他又开始不按时回家。我只能对他批评教育,可并没有什么作用。
有一天放学比较早,我怕他又在外面玩得夜不归宿,就送他回家。他骑车的速度很快,把我甩掉很远,一转弯不见了。我真是很恼火,第二天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还是耐着性子跟他说了我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去他家告状的意思。在后来我顺路送他回家时,路上车很多,他骑在前边,已离开了我的视线。我本以为他又逃了,可当我骑过来时,竟发现他站在那里回头等着我呢。我当时心里一亮,这孩子虽说不大与老师交流,但他还是懂得关心老师的。从这一小小的举动中,我找到了一线希望。
从那次以后,我对他更有耐心了,很少去批评他,更多的是耐心的教育,给予他关心与鼓励。临近期终考试为了能让他考出个好成绩,使他重拾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不顾自己的困难,把他带回自己的家里,经过几天的努力,我发现他并不像他妈妈所说的那样顽固不化,他已经接受我了,有时也可以同我讲讲他拿别人的东西不是有意去偷,只是觉得好玩就拿了,可小学老师和他的父母都说他是偷东西,然后爸爸就打他,他们不听他的解释,可是自己又管不住自己,只好挺着挨打。我就耐心地跟他讲了不经过别人允许拿了人家的东西意味着什么,以及一些法律知识,人要有自律等等。我要求他完成的学习任务他都能完成,复习得比较认真,期终各科成绩都考到九十分以上。我趁热打铁,进行鼓励,并且又与他父母沟通,改变对他的教育方法,不要用打骂的简单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用特别的耐心来关心他,让他找回自尊。这学期他上课不再捣乱,认真多了,早晨不用为他迟到而操心。
从朱同学的转变中,我更认识到了师德的真正内涵,给每个学生关爱,给每个学生真诚,给每个学生自尊,给每个学生信心。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我说:“我要为明天的太阳驱云散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