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 >> 优秀教师 内容页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我的青春为土家山寨的孩子们燃烧

  教师育人楷模事迹材料:我的青春为土家山寨的孩子们燃烧

  今年26岁的孙z,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一名土家族教师。1993年,z从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主动要求到永顺县两岔乡当一名教师。永顺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而永顺县最偏僻的地方就是两岔乡

  报到那天,父亲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大包行李,送z去学校。当时两岔乡没有公路,也不通汽车。坐在拖拉机上,颠簸得厉害。走了好几个小时,也没见到村落。每颠一下,z的心就往下沉一点。扬起的尘土,把z和父亲变成了泥人。清早出发,直到天黑才到了两岔乡。

  走进校园,只见几间石头砌成的教室,阴暗潮湿,没有隔断墙,只用晒垫隔着,地面坑坑洼洼,课桌椅也是缺胳膊少腿。再看看学校四周,天空被崇山峻岭挤成了一条带子。当地的顺口溜说“两岔,两岔,只有簸箕大个天,撮箕大个湾”,真是一点也不假。父亲走时说:“孩子,你要是熬不下去,就回家。”

  开学那天,z起了个大早,高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大字:“欢迎同学们返校学习”。可一直等到太阳下山,全班22名学生只来了3个,教室里冷冷清清。

  z的教师生涯就这样,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起步了。她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劝回来。

  二

  第二天,z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大山,敲开了学生胡安来的家门。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屋顶是茅草盖的,四壁是玉米秆扎的,几块石头架起两口锅,床上铺的是稻草,放着一床补丁摞补丁的被子。小安来8岁时父母就去世了,和有残疾的伯父生活在一起。z摸着小安来的头问:“想上学吗?”安来点点头:“想,可是我没钱……”

  z看着小安来,心中一阵酸痛,“你明天就去报名,书杂费我想法给你出”。安来的伯父一听这话,挣扎着起身,“扑通”一声就给z跪下了。那一年,z19岁,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热泪忍不住流下来。

  z又走进了学生胡小青的家,孩子的父亲说:“读书也当不得饭吃,我家几代人没有进过学堂门,也过来了。我们山里人只要勤快、肯干、不偷懒就行了。”孩子的父亲揭开锅盖,取出一个红苕说:“老师,吃个红苕吧。”z问:“你家就吃这个吗?”“不瞒你说,去年粮食减产,今年就少了三四个月的饭吃。”“为什么会减产呢?”“有人说是化肥撒多了,有人说是农药打重了,我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z赶紧给他讲科学种田的道理,胡父将信将疑,勉强答应送孩子来上学。

  山里人家,居住分散,山高沟深,对面喊得应,相会要半天。z奔忙了整整一天,劝回8名学生。第二天,又跑了80多里山路,带回6名学生。整整一个星期,z跑烂了脚板,教室里坐进了21名学生。

  老校长表扬了这个新来的老师。可是z说:“校长,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呢。还有一个叫彭继凤的学生没有来。”为了这最后一名学生,星期天,z又出发了。

  彭继凤的家在一条深山沟里,z带上班里两名年龄大些的男生壮胆,迎着晨曦出发,直到中午才到达彭继凤家。彭继凤的母亲说:“送她哥哥读书,家里已经借了50块钱,再没有钱送她读书了。她一个女儿家,已经读了3年书,也够了。”z忍不住冲着她说:“为什么借钱也要让儿子读书,却不让女儿上学呢?没有文化,她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还过你现在这样的生活吗?”

  这时,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进了屋,拉住z的手说:“老师,我要读书,您能帮我垫学费吗?长大后我一定会还给您……”z看着她那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比希望工程宣传画上那个女孩的眼睛还要震撼人心。z把她拉到怀里,毫不犹豫地说:“先让孩子上学去,书杂费我给垫着。”这已是z表态垫交担保书杂费的第9个孩子了。当时她每月的工资不足两百元,都垫出去了。整整一年,z没拿到一分工资。

  1995年,z要结婚了。按照土家族的习俗,结婚要有彩礼、嫁妆,要敲锣打鼓地办上三天三夜。可是z和同是老师的爱人为了给学生担保,没积攒下什么钱,只买一床新被子就把婚事办了。

  z的教龄只有7年。7年来,她为32名学生资助书杂费5000多元,为100多名学生垫交或担保书杂费近两万元,而自己至今还欠着4000多元的债务。丈夫考上了湘潭教育学院,需要交纳1600元学费。家里没钱,z和丈夫一起借了20多户人家,才凑足了学费和路费。

  三

  z说,山里的孩子生性好动。他们来去自由,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有的学生成绩差,跟不上班就回家了;有的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批评几句,他一赌气就走了;有的寄宿生因为没有生活费也离开了校园。

  为了让失学的孩子回学校,有时要家访七八次。一次家访的途中,z被毒蛇咬了。陪她同行的学生赶紧回去叫医生。等回到学校,z的左腿肿得有小水桶般粗,幸好抢救及时,才保住性命。不到一星期,她的身影又出现在讲台上。

  z和学生一起做山里孩子最喜欢的游戏《老虎咬羊》,一起跳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小秋收”、采草药、挖野菜等活动。得到的钱,哪怕是一角一分,都交到班里,购买学习用品,帮助最困难的学生,营造班级大家庭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这里得到欢乐、帮助和友爱,渐渐地,想走的不走了,走了的又回来了。

  向春兰是z班上的一名特困生,也是一名后进生,曾几次背起书包溜回家。一次,向春兰又没来上学,z抽空去家访。原来春兰正发着高烧,父母都上山去了。当时,下着大雨,z把惟一的一顶斗笠给了春兰,背着她就往乡医院跑,在崎岖的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赶路,好几次跌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到了医院,安顿好春兰后,z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跌坐在地,直打冷战。春兰拉着她的手说:“孙老师,您和我妈一样好。”

  为了增强向春兰的信心,z特意把她作为四年级的“小助手”来培养,让她在“自动作业”阶段辅导其他同学的学习。向春兰成绩提高很快,两个学期下来,在班上名列前茅。拿到成绩通知单那天,小春兰提着一篮野菜来到孙老师家里:“孙老师,我能有今天全靠您。这是我上山挖的野菜,您尝尝吧!”z收下了野菜,从书桌上拿了两个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