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山东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面对一摞摞的毕业生求职简历,很多用人单位都觉得“有水分”。大学生们真的像简历中写得那样优秀吗?是什么原因让应届大学生在简历里“掺水”呢?求职大学生能否守住诚信底线?
用人单位:大学生个个出类拔萃?
“招聘时,简历多得看都看不过来。作为招聘单位,我们当然希望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毕业生,但让我们哭笑不得的是,所有的简历基本上都差不多,求职学生个个都出类拔萃,让我们无从筛选。”招聘会上,一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这位负责人认为,部分学生在简历里有意隐去自己的一些真实信息,只保留好的,或者捏造一些虚假的实习经历和自己在学校担任过的职务。他说:“不真实的经历会让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露出马脚,在招聘者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还不如实话实说。”
在另外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600多份求职简历中,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有565人。该单位招聘负责人说:“能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在学校中仅占极少数,难道我们的单位就这么有吸引力,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吸引过来了?我觉得不大可能,这些简历很让人怀疑。”他表示,在录取人选初步确定后,他们要逐一与当事学生所在的学校联系,一旦发现简历中有虚假成分,会取消造假者的资格。
求职学生:“内心挣扎得很厉害”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都希望自己能冲出重围,因此,在制作简历时“注水”已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毕业生小张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就业压力太大了,应聘者都要经过简历“海选”这一关,如果简历上的自己不够优秀,连笔试和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他说:“尤其是好的单位,是不会看上一个普通学生的。只有你拿的奖学金多,是学生干部,招聘单位才会觉得你优秀,才会注意到你。”
不少学生抱怨,现在的招聘单位都急功近利,总想招有丰富实习经历和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一进单位就能马上做事。一名毕业生说:“事实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实习经历,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编也得编出来啊!”
小孟跟记者说:“我在大学四年里既没有拿过奖学金,又没有在学校或社团里担任过什么职务,可如果简历中缺少这些,实在是拿不出手。我从来没有造过假,但为了求职,只得将自己的实习经历夸大一下,证明自己有能力并且有一定工作经验。”
踏入社会应以诚信为本
面对“注水简历”的现象,一驻济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负责人指出,大学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求职是他们正式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不说是道德品质上的一个污点,至少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缺憾。而且,诚信道德的底线一旦被突破,它就会越降越低,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毕业生应在求职过程中守住诚信,将眼光放长远。
另外,不少招聘单位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在看学生的简历时,一般都是先看态度,看简历是不是制作得很规范,其次是看求职者的基本情况,例如英语通过了几级,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等,至于一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和实习经历,仅作为参考,不是最主要的内容。
编辑:bibi 梁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