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第一章是讨论教学中如何围绕发展学生思维的核心目标,推动思维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新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一节好的课不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学习这章内容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新大纲精神、新教改精神、新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再加强求异、质疑、合作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二、要求异。所谓求异,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学生回答问题千篇一律,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我想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尤其是思维水平中下的学生,容易拘泥于简单的模仿,使得课堂上出现第一个学生的话具有定向作用的现象。
(二)教师在教学前以参考资料为依据定了“谱”,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谱”内展开固定式的思维。长此以往,当然会使学生思维呆板、僵化。要改变这种呆板、僵化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在训练学生求同思维的时候,更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应注重创设提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思考问题时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寻找出不同的答案,使思维过程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要质疑。所谓质疑,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求异思维,是读者对作者的见解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评价。学生学习应是一种主动求知的过程。书上写的,教师教的,并非绝对无误。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
(二)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质疑。
(三)耐心解疑,同时也鼓励学生一起解疑。
要允许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地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