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找次品”这类问题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从本课教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知识运用,拓展延伸”这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认真的实践着,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首先,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教师引用:“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教师讲述这个真实事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教师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第二个教学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以3个物体入手,通过利用天平找出3个物体中的1个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这个环节教学目标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而教师在这块教学内容所花的时间较少,学生探究不充分。接下来,直接跳到在9个物体中找一个次品,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教者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并要求学生把称的方法罗列出来,把他们的思想展现给大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板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思考最优策略。然后教师小结:最优策略是平均分三份,次数最少。
第三个教学环节知识运用,拓展延伸,知识运用是在11个物体中找一个次品,因为不能平均分三份,引发争论。最后教师指出要尽量平均分。拓展延伸是8个物体中找一个次品,学生探究的争论点是为什么最优策略是分成(3.3.2)而不是平均分成(4,4)。教师强调:最优策略是平均分三份,次数最少。
总之,教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整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很少,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如果能把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这个事件,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展示给学生看,那样效果会更好。二是教师为什么不用真正的天平,而选取“虚拟”的两只手模拟天平如果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用上真正的天平多好啊。三是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或尽量平均分,这是最优策略,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次品无非在三个位置上(两个盘上和一个盘下),每个位置上的数量越少,找到次品的次数就越少,学生明白这个就行了。四是课堂练习容量较低,学生找出了最优的“找次品”的方法,而练得少,运用得少,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我们必须懂得一条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生不全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一堂课要保证练习时间,让练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