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听课心得 内容页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千课万人”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千课万人”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赏名家风采,悟教育真谛

  xxxx年4月23—26日,在漫天飞舞的柳絮中,张丽梅、蔡萍亚、赵梦郡和我一行四人踏进了西子湖畔风光秀丽的浙大校园,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活动。为期四天的活动,共安排了29节观摩展示课,数十场专家报告,每天上午五节课,下午五节课,晚上分4到5个会场同时安排2到3场报告,真正地体现出“千课万人”活动的大容量、大视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可想而知。

  短短四天,老师们感受了薛法根老师的智慧课堂;聆听了周一贯老师的精彩点评;享受了窦桂梅老师的魅力讲座……曹文轩老师的儿童文学专场讲座更引发了大家对作文观的思考。最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的教学尝试、独到的文本解读让与会老师大开眼界。一页页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正是此次杭州之行沉甸甸的收获。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从杭州回来后,我翻看着学习时所做的笔记,再次由学生转换成老师,不禁产生了一些体会反思

  1、想要教好学生,自己也要不断学习。

  我在这次活动中发现,那些名师他们有些真是多才多艺,如虞大明老师会说评书,何夏寿老师会唱越剧,孙双金老师能把李白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有些老师对课文思想的把握真是精准而宽广,如王崧舟老师在解读《桃花心木》的时候把课文与作者林清玄的禅意相结合理解,让人感受到这篇普通课文其实有着悠远的意境,薛法根老师以重点词句带动整篇文章的理解,如果不是薛老师自己解读准确,那么他的课堂也不会那样游刃有余;有些老师很有创造力,如张庆祖老师将微电影与微写作相结合,葛琦霞老师将绘本与低年级说话写作相结合,王红老师把一个简单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这些老师虽然各有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即便成为了老师也有着谦卑的学习姿态,才让他们能成为名师。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还应该多加努力,不断朝着更好而迈进。

  2、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质疑

  齐白石曾说过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觉得这些名师名家所上的课、所讲的理论也不能一股脑的拿来就试用在我自己和我的学生身上。在实践之前,还应该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利于我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时候有助于我自己班的学生掌握知识?我在将我的所学教授给学生的时候,学生是不是能够真的有所收获?在陈金铭、蒋军晶和虞大明三位老师的辨课中也提到,我们年轻老师在这样的课堂观摩会中要学习,也要有所质疑。周一贯老师在点评课的时候也提到,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侧重点,不能大满贯。

  3、以生为本,找准自己的正确位置

  整个这次活动都是以“学本”、“生本”为主题来给我们展示课堂与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似乎这是对“以教为本”、“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冲击。但薛瑞萍老师的讲座中又提到,过度放开学生,过度关注学生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回到学校以后,我也不禁思考,在“学本”与“生本”中,传统教学模式是不是也有可取之处呢?后来我想到要做到“以生为本”关键是要老师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时我们应当是严厉的老师,有时又应当是慈祥的母亲,有时又应当是孩子们信任的朋友,有时又应当是和他们玩乐的伙伴。“以生为本”并不一定是要以学生为绝对的中心,而是要求老师能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引导者、陪伴者。

  以上这些,只是我参加完这次学习以后自己思考出来的一些拙见,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助我继续完善。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但对我来说又是久远的,我会不断的把这四天来收获的种子播撒在我热爱的语文田地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