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2.0基地(2020年)名单。 在首批104个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新增95个。 拔尖计划2.0两批共评选199个基地。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自2009年实施拔尖计划1.0以来,拔尖计划已成为创新的“试验场”、后备人才库和“领跑者”在改革中。 为加快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教育部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计划全面实施,拔尖计划迎来2.0时代。

未来十年,2.0时代顶尖人才培养基地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 哪些大学培养顶尖人才,如何培养?

扩张增量实现突破

记者了解到,2009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启动了拔尖计划1.0人才培养计划,已培养学生1万余人。 已毕业的6647名学生中,98%继续攻读研究生,32%进入世界前50名。 对该学科的进一步学习逐渐显示出成为未来领军科学人才的潜力。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人才1.0计划,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拔尖人才2.0计划蓄势待发。 该负责人指出,拔尖人才2.0计划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按照“做大、增加、提质、创新”的总体思路,未来重点培养优秀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科学家、医学家将为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端红发现,1.0计划主要选择11所大学进行试点,而2.0计划扩大到60所大学。 “它不仅包括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还包括师范、财经、医学、农林等领域特色鲜明的院校,还包括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如以及中东和西方的高校,有的大学首次被选为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基地。”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拔尖生基础学科培养计划2.0实施范围由拔尖计划1.0的纯理科扩大到大理、文科、医学等20个门类。如数学、物理学、哲学和历史。 。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

该负责人还表示,高校类型多元化,入选高校包括多种类型。 鼓励高等学校分类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同时,入选的大学包括中央部委所属大学和地方大学,体现‘水平而不仅仅是地位’。”

记者梳理发现,在60所高校中,4所非“双一流”高校各有一个基地入选,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山西大学、沉阳药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所选大学的多样性缓解了发展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奇说。

聚焦“选拔、培养、评价”,培养顶尖人才的关键环节

人才培养计划_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在本次公布的名单中,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哲学拔尖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 2020年,南开大学将开设哲学课。 校方表示,南开大学将继续探索以“公共能力”和“创新”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 将以博陵学院为平台,实施拔尖计划2.0,创新教育模式,培育人才培养土壤,深化学院体系。 导师制、学分制“三项制度”改革,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流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基地。

该负责人指出,选拔、培养、评价是拔尖人才2.0计划重点关注的“三个环节”。 在选拔方面,通过入学后二次选拔、高考“强基计划”、高中“卓越计划”选拔有志向、有意愿、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拔尖学生,因此不同的“人才”可以涌现并脱颖而出。

在培养方面,“书院系统注重营造环境,注重‘渗透’、‘熏陶’、‘熏陶’、‘感染’、‘培育’,促进学生实现快速、多才多艺、成才。成熟人才,成功率高,成功率高,使学生不致误入歧途,不走极端;师徒制注重言传身教,吸引思想新、能力强的名师、大师“学分制注重制度设计,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的标准,支持拔尖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人生成长,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学生自主构建培养计划,实行灵活学制允许提前毕业,探索荣誉学位增强挑战和荣誉,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制度安排。”该负责人表示。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

最后,“在评价方面,坚持长期化、过程化、科学化评价,完善学生自我评价与导师、学校、社会、行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负责人说道。

从微观到宏观,实现顶尖人才培养的基本布局

张端红认为,此次名单的发布,总体实现了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的总体布局。 要求高校结合本校学科和专业特点,构建和优化校级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个性化选拔、培养和评价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实施方案_人才培养计划

李奇提出了学校层面还需要细化的问题,比如如何在培养计划中规定“自主性、参与性、批判性”。 此外,李奇认为,学校还需要解决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位问题。 “本科生的通识教育也很重要,到底是培养仅限专业的拔尖人才,还是培养宽口径的拔尖人才,这都需要学校去探索。”

“此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核心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实现科教有效融合。形成拔尖人才培养投入的有效保障机制。”基础学科学生在财务、资产、设施设备、文化氛围等方面为基础学科拔尖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此外,还需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基础学科尖子生,动态跟踪培养成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张端红说。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教育部将发展网络学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尖子生学习生活社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 “星空探索”、“学院讨论”等模块目前已引入800余种教育资源。

此外,教育部还将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创办拔尖项目内部期刊(季刊)、加强理论研究、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基地的交流工作。 。 (本报记者 杨飒 金浩天)